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普通小麦由A、B、D三种染色体组构成,每种染色体组均有两个,一共42条染色体;二粒小麦由A、B两种染色体组构成,每种染色体组均有两个,一共28条染色体.现将抗白粉病的野生二粒小麦

题目详情
普通小麦由A、B、D三种染色体组构成,每种染色体组均有两个,一共42条染色体;二粒小麦由A、B两种染色体组构成,每种染色体组均有两个,一共28条染色体.现将抗白粉病的野生二粒小麦(基因为ee)与多种不抗白粉病的缺体-四体普通小麦(例如无A染色体组中的1号染色体,但B染色体组中7号染色体有4条;基因型可能为EE或EEEE,或无E基因)杂交,以确定抗白粉病基因e位于哪号染色体上.
(1)缺体-四体普通小麦属于哪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______;
(2)杂交实验前应先确定缺体-四体普通小麦变异的真实性,最简捷的方法是______;
(3)杂交子代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条.若三体在减数分裂I前期其中的任意两条形成一个四分体,另一条在减数分裂I后期随机地移向细胞一极;而单体由于无配对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前期不能形成四分体,在减数分裂I后期随机地移向细胞一极,则理论上杂交子代产生的配子中最多含有______条染色体、最少含有______条染色体;
(4)若基因e位于缺体对应的染色体上,则杂交子代表现型为______;否则,杂交子代表现型为______;
(5)若基因e正好位于四体对应的染色体上,再让杂交子代与抗白粉病的野生二粒小麦杂交,请写出该杂交过程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F1配子基因型种类,不要求写出F1配子基因型比例和F2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不考虑染色体异常对配子育性的影响).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缺体-四体普通小麦如无A染色体组中的1号染色体,但B染色体组中7号染色体有4条可知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2)杂交实验前应先确定缺体-四体普通小麦变异的真实性,最简捷的方法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染色体的变化.
(3)由AABBDD共42条染色体,AABB共28条染色体,可知D组中有染色体7条;缺体-四体以无A染色体组中的1号染色体,但B染色体组中7号染色体有4条为例,缺体-四体AABBDD和AABB杂交后代染色体组成为AABBD,其染色体数目为21+14=35条;缺体-四体AABBDD和AABB杂交后代染色体组成为AABBD,分析子代的染色体组成可知有7条D组成单染色体、1条A组1号染色体和3条B组7号染色体,其余为成对的A组或B组染色体12对,其产生的配子为最少的染色体数为12+1=13,最多为12+2+7+1=22条.
(4)若基因e/E位于缺体对应的染色体上,则不抗白粉病的缺体-四体中无E基因,导致后代全为抗白粉病;若基因e/E位于其余染色体上,则不抗白粉病的缺体-四体为EE基因型,后代全为不抗白粉病.
(5)若基因e/E正好位于四体对应的染色体上,则不抗白粉病的缺体-四体为EEEE基因型,与ee杂交后代为EEe,该子代和抗白粉病ee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为:

故答案为:
(1)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
(2)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染色体的变化
(3)35  22   13  
(4)全部抗白粉病   全部不抗白粉病
(5)如右图
看了 普通小麦由A、B、D三种染色...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生题:对染色体组的下列表述和实例中,不正确的是Dwhy?选择:A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B通常指二  2020-05-16 …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染色体共同之处 为什么“染色体dna都位于核内”这个不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染色体  2020-05-17 …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  2020-06-14 …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  2020-11-02 …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都与  2020-11-02 …

如图是果蝇的染色体图解,据图回答下列诸问:(1)此果蝇是倍体,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是条.该果蝇含有  2020-11-10 …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摩  2020-11-29 …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所有生物体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  2020-12-01 …

下列有关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染色质和染  2020-12-26 …

1.利用普通小麦(六倍体,染色体数42条)与黑麦(二倍体.染色体数14条)杂交得到F1,再用秋水仙素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