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魏书·成淹传》材料二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材料五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一一中国社会史》 请回答: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材料一至材料四中的哪些材料? (2分)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4分)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2分)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2分) (3)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赞成派:材料一、三;反对派:材料二、四(2分)。举措:颁行均田制、学习汉典章制度、革除旧俗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人通婚等。(4分) (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2分)。 评价:(以下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观点一:该观点正确(1分)。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的反抗,政权灭亡(1分)。 观点二:该观点错误(1分)。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汉化”措施无关,“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交通的改善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等(1分)。 (3)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2分)。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或“中华民族的人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国家统一(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2分) |
略 |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文言文翻译 2020-06-12 …
求《明灯道古录》中古文解释.邑姜以一妇人而足九人之数,不妨其与周、召、太公之流并列为十乱;文母以一 2020-06-1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楚巫刘基楚俗尚鬼,鬼实弗神也,而其巫谋神之。乃阴构于邑侠,请以其利共。 2020-06-27 …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 2020-06-28 …
英语翻译园客者,济阴人也.貌美,邑人多欲妻之,客终不娶.尝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服食其实.忽有五色 2020-06-2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 2020-11-03 …
以欲望为话题的高一议论文本次作文题目:印度哲人奥修说:“我无欲无求,我就是皇帝;你有欲有求,你就是奴 2020-12-15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 2020-12-31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 2020-12-31 …
作文.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作文.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为话题,写一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