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从何时起论语被钦定科举的
题目详情
从何时起论语被钦定科举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二)科举的科目
科举与以往的选士制度有承袭关系,但又有重大区别.最突出的区别是,以往的察举和九品中正制都是以主管官员的推荐作为选士的关键,所以又统称荐举;而科举则是以统一考试的成绩作为选士的基本依据,所以考试是科举的核心.
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常科是固定时间举行的固定科目选士,制举则为皇帝临时根据需要下诏开科选士.通常所说的科举,指的是常科.
参加科举的考生有“生徒”和“乡贡”两类.“生徒”即各类官学的学生,“乡贡”即“生徒”以外的在地方报考的读书人.获得准考名额的比例,“生徒”要大大高于“乡贡”,这是官学吸引学生的主要动因.
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因科目不同而有所区别.唐代科举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学、童子等科.实际上,经常举行的是前六科.
秀才科注重博学才高.唐以此科最高,考选较严,宁缺毋滥,每年所取不过一、二人,很难考取.太宗贞观以后,此科便名存实亡了.明法、明书、明算科选的人数量不多.因而学子们热衷的只有明经、进士两科.
所谓明经,即通晓儒家经典.明经科又有通二经、三经、五经之别.唐代把儒经分为大经、中经和小经三类.《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小经.通二经者,须通一大经、一小经或通二中经.通三经者,须通大、中、小各一经.通五经者,大经须全通,其他各经任选.《论语》、《孝经》为共同必试.考试的过程是先帖经,每经10帖,每帖3字,通6以上为及格.然后口试,问经义10条,通10为上上,通8为上中,通7为上下,通6为中上,皆为及格.然后,答时务策3道,通2为及格.三试皆及格为及第.总之,明经科考试比较容易,只要熟读经书就行,对于经义未必真懂,及第也比较容易,故有“三十老明经”的说法.明经科主要是为官员贵戚子弟提供科举出身的机会.
进士科最初主要是向平民出身的才士开放的,及第者即跨进了统治阶级的行列,常有“白衣公卿”或“一品白衫”的美称.进士科曾一度只试策、帖经.试时务策5道,帖1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4,帖过4以上为乙第.永隆二年(681年)加试杂文两篇,即一诗一赋.此后,进士科考试便包括帖经、杂文、时务策三场.唐代进士科大约每百人中只能有一两人及第,而明经则每十人就能有一两人及第.因此,进士科的竞争相当激烈,考取也很难,故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补充:科举制起于隋,《论语》同样有题目,但不知道是否必有.以四书为惟一题目来源的时候较少,但以《朱子集注》为惟一标准的时候很多,但也有很多例外.俗以为都是一成不变的,误.
科举与以往的选士制度有承袭关系,但又有重大区别.最突出的区别是,以往的察举和九品中正制都是以主管官员的推荐作为选士的关键,所以又统称荐举;而科举则是以统一考试的成绩作为选士的基本依据,所以考试是科举的核心.
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常科是固定时间举行的固定科目选士,制举则为皇帝临时根据需要下诏开科选士.通常所说的科举,指的是常科.
参加科举的考生有“生徒”和“乡贡”两类.“生徒”即各类官学的学生,“乡贡”即“生徒”以外的在地方报考的读书人.获得准考名额的比例,“生徒”要大大高于“乡贡”,这是官学吸引学生的主要动因.
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因科目不同而有所区别.唐代科举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学、童子等科.实际上,经常举行的是前六科.
秀才科注重博学才高.唐以此科最高,考选较严,宁缺毋滥,每年所取不过一、二人,很难考取.太宗贞观以后,此科便名存实亡了.明法、明书、明算科选的人数量不多.因而学子们热衷的只有明经、进士两科.
所谓明经,即通晓儒家经典.明经科又有通二经、三经、五经之别.唐代把儒经分为大经、中经和小经三类.《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小经.通二经者,须通一大经、一小经或通二中经.通三经者,须通大、中、小各一经.通五经者,大经须全通,其他各经任选.《论语》、《孝经》为共同必试.考试的过程是先帖经,每经10帖,每帖3字,通6以上为及格.然后口试,问经义10条,通10为上上,通8为上中,通7为上下,通6为中上,皆为及格.然后,答时务策3道,通2为及格.三试皆及格为及第.总之,明经科考试比较容易,只要熟读经书就行,对于经义未必真懂,及第也比较容易,故有“三十老明经”的说法.明经科主要是为官员贵戚子弟提供科举出身的机会.
进士科最初主要是向平民出身的才士开放的,及第者即跨进了统治阶级的行列,常有“白衣公卿”或“一品白衫”的美称.进士科曾一度只试策、帖经.试时务策5道,帖1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4,帖过4以上为乙第.永隆二年(681年)加试杂文两篇,即一诗一赋.此后,进士科考试便包括帖经、杂文、时务策三场.唐代进士科大约每百人中只能有一两人及第,而明经则每十人就能有一两人及第.因此,进士科的竞争相当激烈,考取也很难,故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补充:科举制起于隋,《论语》同样有题目,但不知道是否必有.以四书为惟一题目来源的时候较少,但以《朱子集注》为惟一标准的时候很多,但也有很多例外.俗以为都是一成不变的,误.
看了 从何时起论语被钦定科举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促使中共在处理西安事变问题上采取和平解决方针的最主要原因是A.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操B.英美等国 2020-05-17 …
促使中共在处理西安事变问题上采取和平解决方针的最主要原因是A.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操B.英美等 2020-05-17 …
阅读步步高。死也不倒下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 2020-06-09 …
1935年7月,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复函日本华北驻屯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的形式 2020-06-15 …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 2020-06-1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昨天中国科协举行的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 2020-11-05 …
1940年11月9日朱德、彭德怀等复何应钦电文:国内一部分人士正大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欲以所谓 2020-11-05 …
1949年4月23日,“追云号”“自强号”两架专机在南京上空恋恋不舍地盘旋了两周,向南方飞去.机上, 2020-11-14 …
化学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举例说明)在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指出了认识化学科学及走进化学科学,在问题 2020-11-15 …
辩论时如何举例?辩论时举例不能用特例是吗?请问举例应当举何种例? 2020-11-28 …
相关搜索:从何时起论语被钦定科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