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下面的议论文《从“失街亭”谈起》补写文中的三个不可挽回的错误的内容。开头:《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和《孔明挥泪斩马谡》两回常是文人墨客议论的话
给下面的议论文《从“失街亭”谈起》补写文中的三个不可挽回的错误的内容。
开头:《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和《孔明挥泪斩马谡》两回常是文人墨客议论的话题,其间不免要对孔明、马谡叹惜一番。街亭失守使蜀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损兵折将,甚是惨重。这是谁的过错呢?马谡的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固然是战败的直接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孔明。
如此一个神机妙算、一生谨慎的军师,在街亭一战中却犯了三个不可挽回的错误:
后半部分:
由此可见,孔明在用人上一错再错,事前轻率决定,事后又过于求全责备,容不得他人失误,听不进别人劝告。可以说失街亭是蜀国灭亡的前兆。
从整个战斗部署到最后斩马谡,均由孔明一人决定,这虽然可看出他的深谋远虑,却又反衬出他手下的谋士们似无什么大用,他们对孔明达到了盲目迷信的程度;而孔明为了报答先主“三顾茅庐”的恩德,“事必躬亲”,无论大小事务都由他一人决断,一人独揽了蜀国军政大权。
蜀国由昌盛走向灭亡,由一个人才济济的强国变到举国上下找不出一个能代替孔明位置的人,根本原因就在于孔明:第一,他独揽大权,使得蜀国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孔明在,蜀国在;孔明亡,蜀国亡。第二,他“事必躬亲”,使一些贤能之士无用武之地,更无机会锻炼治国的能力,这就必然埋没大批人才,使得蜀国后继乏人。第三,孔明保着一个无能的阿斗做皇帝,却不让他学着怎样治国,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当朝,没有一个圣明皇帝,再贤的臣子也是无用的。孔明越是事事操心,就越对其他人不放心;越是不放心,就越不肯将大权交给别人,如此恶性循环,蜀国哪能不早亡呢?
孔明是一位千古难得的“聪明人”,在治国上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虽自比管仲,却不如管仲那样知人善任。此外,孔明还缺乏自知之明。《三国志》中陈寿评曰:孔明“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因此,孔明虽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使蜀国演出了一场悲剧。
一场蜀国的兴亡史,使人感叹不已:兴在孔明,败在孔明。而历代又有多少伟人重蹈覆辙,这遗恨千古的事,给我们许多启示。
提示:
提示:
首先,不该派马谡去守街亭。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孔明素知马谡自命不凡,言过其实,以致在将令发给他后,仍旧放心不下,再三叮咛不要轻敌。既然如此,又何必非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害呢?当时蜀军中还有赵云、魏延等一些并不比马谡差的将领,为何不派他们?这使我又想起关羽败走麦城,孔明同样对他不放心,却偏偏让他去守荆州。孔明虽然十分重视人才,却常常用了“疑人”,从而酿成似乎意料中的悲剧。 其次,不该让马谡立“军令状”。马谡虽有骄傲自大这一致命缺点,但他还是一位“深通谋略”的“天下英才”,平日“才气过人,好论军事”,颇得独到见解,故受到孔明重视。可以说,马谡是一位好参谋;而让他去守城夺地,则绝非良将。孔明误用人之短,又轻意许他写下“军令状”,以为这样一做就能稳操胜券,而没有从客观上分析一下成功的可能,没有想一想后果的严重。如果马谡失守,必定要斩,则蜀国将失去一个栋梁之材。 其三,不该斩马谡。当时,蜀国迫切需要人才,许多老将相对去逝,而后继乏人,况且正当战争用人之际。斩马谡是蜀国的损失。孔明可以让他降职受罚、戴罪立功等,或许能使马谡吸取教训,变得慎重、老练,而不该将他斩首。更何况马谡自缚请罪,又有参军蒋琬劝阻,不要“戳智谋乏臣”。但孔明一意孤行,杀了马谡,正了军法,却失去一个左膀右臂。
有A、B两个长方体容器,A容器长35厘米,宽20厘米,高25厘米,水深8厘米,B容器长20厘米,宽 2020-04-25 …
甲、乙两个容器装有相同体积的水,两容器的底部各有一个大小相同的放水孔,若两容器同时开始放水,则甲、 2020-05-05 …
甲、乙两个容器里共盛有盐水1000克,从甲容器中取出二分之一,从乙容器中取出三分之一,结果两个容器 2020-05-17 …
马谡真的言过其实?诸葛南伐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是比较有见识的.而他失守街亭就完全把他否认了?不是 2020-06-09 …
甲乙两个容器共有溶液2600克,从甲容器中取出四分之一从乙容器中取出五分之一,两个容器共剩下200 2020-07-21 …
两个容器原来甲乙两个容器共有2600千克,如果从甲容器中取出四分之一,从乙容器中取出五分之一.两个 2020-07-21 …
两个容器原来甲乙两个容器共有2600克,如果从甲容器中取出四分之一,从乙容器中取出五分之一两个容器 2020-07-21 …
甲、乙两个容器共有溶液2600克,从甲容器中取出14,从乙容器中取出15,两个容器共剩溶液2000 2020-07-21 …
有甲乙两个容器,甲容器容积固定,乙容器容积可变.一定温度下,在甲中加入2molN23mo有甲乙两个容 2020-11-03 …
甲、乙两个容器共有溶液2800千克,如果从甲容器中取出1/4,乙容器中取出1/5,两个容器共剩溶液2 202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