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某实验小组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每隔3至4天测一次亚硝酸盐的量,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mg/kg)腌制天数1号坛2号坛3号坛封坛前555

题目详情
某实验小组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每隔3至4天测一次亚硝酸盐的量,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mg/kg)
腌制天数 1号坛 2号坛 3号坛
封坛前 5 5 5
3 15 10 7
6 25 12 13
9 30 15 17
13 18 9 11
17 7 4 5
(1)该实验小组是用______的方法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配制提取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提取剂的方法是:50g______和50g______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用盐酸调节pH值至______.
(2)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3)进行比色时,加完试剂后要静止15分钟后才能观察样品的颜色并比较,静止15分钟的原因是______.
(4)发酵过程中,1、2、3号坛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有一个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5)1、2、3号坛封坛前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是5mg/kg,但发酵过程中上升幅度有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表可知,该实验小组是用比色法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配制提取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提取剂的方法是:50g氯化钡和50g氯化镉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用盐酸调节pH值至1.
(2)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和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显色后与标准显色液进行对比.故选:C.
(3)由于反应时间过短,显色不充分,会影响比色的准确性,最终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进行比色时,加完试剂后要静止15分钟后才能观察样品的颜色.
(4)开始坛内条件有利于某些杂菌(硝酸还原菌)的生存繁殖,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因此发酵过程中,1、2、3号坛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有一个上升过程.
(5)1、2、3号坛封坛前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是5mg/kg,但发酵过程中上升幅度有差异,原因是杂菌污染程度与用盐量的不同.
故答案为:
(1)目测对比法(比色法)    氯化钡    氯化镉    1  
(2)C
(3)反应时间过短,显色不充分,会影响比色的准确性,最终影响实验结果.(充分显色,确保比色的准确性,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4)开始坛内条件有利于某些杂菌(硝酸还原菌)的生存繁殖,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5)杂菌污染程度与用盐量的不同.
看了 某实验小组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