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饮酒(其八)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xiè):捆绑,束缚。
(1)诗的前六句是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志趣?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xiè):捆绑,束缚。
(1)诗的前六句是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志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的答题关键在于审题,“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也就是要指出手法,同时分析形象特点,并且结合有关诗句分析.前六句写了“众草”“连林”,还有环境“凝霜殄异类”,是为了衬托松树;“卓然见高枝”“独树众乃奇”,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
(2)本题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根据第一题可知,诗歌的前六句是写“松树”,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诗人实则是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品性;“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写诗人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何事绁尘羁”的意思是“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答案:
(1)诗的前六句通过环境和其他草木的衬托,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春夏季节,各种草木都葱郁繁茂,松树掩没其中平凡无奇,但岁寒霜降后,众草凋零木叶尽脱,只有松树独傲霜雪,卓然挺立,四季常青.
(2)①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拨于流俗的品性;②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③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参考译文: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赏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经过孔子的这一指点,松柏之美,便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而成为中国文化之一集体意识.中国诗歌亦多赞叹松柏之名篇佳作.尽管如此,陶渊明所写《饮酒》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仍然是极有特色.[1]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青松之姿,挺秀而美.生在东园,却为众草所掩没.可见众草之深,其势莽莽.青松之孤独,也不言而喻.“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殄者,灭绝也.,异类,指众草,相对于青松而言.枝者,谓枝干.岁寒,严霜降临,众草凋零.于是,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乃卓然出现于世.当春夏和暖之时节,那众草也是青青之色.而况草势甚深,所以能一时掩没青松.可惜,众草究竟经受不起严霜之摧残,终于是凋零了.“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倘若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那么,它的与众不同,便难以给人以强烈印象.只是由于一株青松卓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人们这才为之诧异了.以上六句,构成全诗之大半幅,纯然出之以比兴.正如吴瞻泰《陶诗汇注》所说,是“借孤松为己写照.”青松象征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则是譬比当时严峻恶劣之政治气候,皆容易领会.唯“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两句,意蕴深刻,最是吃紧,应细心体会.一株卓然挺秀之青松,诚然令人惊诧.而其之所以特异,乃在于众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质.倘园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为奇了.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自亦与众不同.其实,这也是由于一班士人自己未能挺立人格.若士流能如高士,或者说人格高尚蔚然而为一代士风,则高士亦并非与众不同.依中国文化传统,“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人人都具备着挺立人格的内在因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人人都可以挺立起自己的主体人格.可惜士人往往陷溺于私欲,难能“卓然见高枝”.正如朱熹所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附录引)渊明少无适俗韵,晚抱固穷节,自比青松,当之无愧.最后四句,直接写出自己.“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寒柯,承上文“凝霜”而来.下句,陶澍注:“此倒句,言时复为远望也.”说得是.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庄子讲的“与物有宜”,“与物为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分别见《庄子•大宗师》、《德充符》、《天下》篇),正是此意.“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结笔两句,来得有点突兀,似与上文无甚关系,实则深有关系.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
渊明此诗之精神境界与艺术造诣,可以喻之为一完璧.上半幅纯用比兴,赞美青松之高姿.下半幅纵笔用赋,抒发对于青松之知赏,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怀.全幅诗篇浑然一体,实为渊明整幅人格之写照.全诗句句可圈可点,可谓韵外之致味之而无极.尤其“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二句,启示着人人挺立起高尚的人格,则高尚的人格并非与众不同,意味深远,极可珍视.《诗•小雅•裳裳者华》云:“唯其有之,是以似之.”只因渊明坚贞高洁之人格,与青松岁寒不凋之品格,特征相似,所以此诗借青松为自己写照,境界之高,乃是出自天然.
(2)本题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根据第一题可知,诗歌的前六句是写“松树”,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诗人实则是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品性;“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写诗人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何事绁尘羁”的意思是“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答案:
(1)诗的前六句通过环境和其他草木的衬托,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春夏季节,各种草木都葱郁繁茂,松树掩没其中平凡无奇,但岁寒霜降后,众草凋零木叶尽脱,只有松树独傲霜雪,卓然挺立,四季常青.
(2)①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拨于流俗的品性;②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③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参考译文: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赏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经过孔子的这一指点,松柏之美,便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而成为中国文化之一集体意识.中国诗歌亦多赞叹松柏之名篇佳作.尽管如此,陶渊明所写《饮酒》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仍然是极有特色.[1]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青松之姿,挺秀而美.生在东园,却为众草所掩没.可见众草之深,其势莽莽.青松之孤独,也不言而喻.“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殄者,灭绝也.,异类,指众草,相对于青松而言.枝者,谓枝干.岁寒,严霜降临,众草凋零.于是,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乃卓然出现于世.当春夏和暖之时节,那众草也是青青之色.而况草势甚深,所以能一时掩没青松.可惜,众草究竟经受不起严霜之摧残,终于是凋零了.“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倘若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那么,它的与众不同,便难以给人以强烈印象.只是由于一株青松卓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人们这才为之诧异了.以上六句,构成全诗之大半幅,纯然出之以比兴.正如吴瞻泰《陶诗汇注》所说,是“借孤松为己写照.”青松象征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则是譬比当时严峻恶劣之政治气候,皆容易领会.唯“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两句,意蕴深刻,最是吃紧,应细心体会.一株卓然挺秀之青松,诚然令人惊诧.而其之所以特异,乃在于众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质.倘园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为奇了.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自亦与众不同.其实,这也是由于一班士人自己未能挺立人格.若士流能如高士,或者说人格高尚蔚然而为一代士风,则高士亦并非与众不同.依中国文化传统,“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人人都具备着挺立人格的内在因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人人都可以挺立起自己的主体人格.可惜士人往往陷溺于私欲,难能“卓然见高枝”.正如朱熹所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附录引)渊明少无适俗韵,晚抱固穷节,自比青松,当之无愧.最后四句,直接写出自己.“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寒柯,承上文“凝霜”而来.下句,陶澍注:“此倒句,言时复为远望也.”说得是.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庄子讲的“与物有宜”,“与物为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分别见《庄子•大宗师》、《德充符》、《天下》篇),正是此意.“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结笔两句,来得有点突兀,似与上文无甚关系,实则深有关系.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
渊明此诗之精神境界与艺术造诣,可以喻之为一完璧.上半幅纯用比兴,赞美青松之高姿.下半幅纵笔用赋,抒发对于青松之知赏,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怀.全幅诗篇浑然一体,实为渊明整幅人格之写照.全诗句句可圈可点,可谓韵外之致味之而无极.尤其“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二句,启示着人人挺立起高尚的人格,则高尚的人格并非与众不同,意味深远,极可珍视.《诗•小雅•裳裳者华》云:“唯其有之,是以似之.”只因渊明坚贞高洁之人格,与青松岁寒不凋之品格,特征相似,所以此诗借青松为自己写照,境界之高,乃是出自天然.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成语连环.本加行节定俗千上古长黄不二连心二气风扬光有作期步.利人盘托.2古诗填成语.九州生气恃风 2020-06-20 …
这个字怎么念?合什么酒古代人成亲的时候喝的一种酒上边一个丞相的丞下边好像还有一个横在下边还一个什么 2020-07-07 …
连一连,组成词语,抄下来.日木开大口门子人大中火连一连,组成词语,抄下来.日木开大口门子人大中火连一 2020-11-04 …
(2004•大连)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 2020-11-06 …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体现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春雨惊 2020-11-06 …
读古诗猜成语,并用破字号连在一起.(详见“问题补充”)古诗:白云深处有人家山外青山楼外楼相逢何必曾相 2020-12-03 …
在没有火药以前,在冷兵器时代,古代人如何征服成群的狮子老虎大象?尤其是一些人口比较少的非洲国家,如果 2020-12-07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先秦时期,由古蜀人所创造并兴起于四川盆地并波及周边广阔地域的古蜀文明,是一 2020-12-15 …
读马致远的《天净沙·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问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2021-01-17 …
古亦心,心亦古,心古连心方可图.情亦人,人亦情,人情与人始可孰、古亦心,心亦古,心古连心方可图.情亦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