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样得推理论证方法?

题目详情
《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样得推理论证方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本文的主旨及思路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因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得思想,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多加”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即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而使民“不饥不寒”,并在此基础上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强调指出,只有通过解决人民经济生活的问题而取得人民拥戴,才能称王于天下.
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的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第三,孟子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
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写作上体现出的孟子散文的特点
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
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人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
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
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实,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势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看了 《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运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与例句中的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青,取  2020-05-15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B.马之千里者之下  2020-06-04 …

梁启超名言翻译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  2020-06-14 …

关于洋务运动的几个问题1洋务运动后产生的近代军用工业民用工业和之后兴起的民族资本主义分别是什么时间  2020-06-17 …

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其中的“上之使下”是什么句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是  2020-06-19 …

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其中的“上之使下”是什么句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是  2020-06-23 …

什么是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和方式;物质与运动有何关系?世  2020-11-02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什么  2020-11-10 …

1920年,孙中山说:“此种新文化运动……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  2020-11-12 …

选出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句子.1.面山而居()A而山不加增,B弦而鼓之c,贵人过而见之d河曲智叟笑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