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引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材料二 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中的 “魏主”是哪个皇帝?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目的是什么?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
(4)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材料二 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中的 “魏主”是哪个皇帝?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目的是什么?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
(4)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魏主是指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决定将都城迁到洛阳.
(2)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是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根据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结合所学可知,“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4)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故答案为:
(1)北魏孝文帝;洛阳.
(2)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鲜卑语,汉语.
(4)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是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根据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结合所学可知,“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4)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故答案为:
(1)北魏孝文帝;洛阳.
(2)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鲜卑语,汉语.
(4)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材料作文中可不可以引材料Whichdoyoulike(),applesorpears括号中应该用b 2020-04-26 …
材料作文中用不用引材料 2020-04-26 …
材料型议论文第一段要引材料吗语文老师说题中给了一段材料(故事),写作文时第一段要引题中的材料,之后 2020-05-22 …
关于议论文,哪类议论文要引材料都有哪些议论文我想写一篇以收藏为话题的议论文,起个什么样的题目呢 2020-05-22 …
自上高二后,语文竟成拉分项每次90多(150)原来语文一直是长项的啊,现在却.作文较弱尤其材料作文 2020-05-23 …
毕业论文中,我引用文献中的一句话,但是文献中的这句话也是从别处引用来的,我应该标注哪个?毕业论文中 2020-07-11 …
如何说清条条款款ABCD的事情!我现填制一份表格,填表时要求说明填表材料符合文件中的哪些条款,只要求 2020-11-11 …
如何引用文献中引用其他文献的内容~我在写论文,我想引用A书中的一段话,但是这段话是A引用B的,并且标 2020-11-11 …
材料作文怎么写有几个疑问1材料作文写成议论文需要引几个事例呢?必须要三个以上吗?2材料作文可以写成记 2020-12-09 …
阅读材料和漫画,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平均气温已上升约0.8℃,而且上升趋势总体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