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2)孝文帝迁都有什么历史影响?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2)孝文帝迁都有什么历史影响?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改革上考虑,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经济: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防御上考虑: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文化上: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
(1)政治改革上考虑,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经济: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防御上考虑: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文化上: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
(2)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
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
(1)政治改革上考虑,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经济: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防御上考虑: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文化上: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
(2)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
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黄宗羲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表明黄 2020-04-06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 2020-05-16 …
杂化时,只有当p轨道未填满时,s轨道的电子才会激发上去吗?如果p的三个轨...杂化时,只有当p轨道 2020-06-07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是非于学 2020-11-29 …
“使朝廷之上,闾阎(民间)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 2020-12-02 …
李贽指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黄宗羲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 2020-12-06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 2020-12-06 …
请高手连词成文词语:1.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算作一个词 2020-12-07 …
看透是非是什么意思老子说,是,非,然,否全是虚妄的,所谓"是"未必是"是",所谓"非"未必是"非", 2020-12-09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