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浅析《琵琶行》中“江”与“月”的意象
题目详情
浅析《琵琶行》中“江”与“月”的意象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两位沦落人,一曲《琵琶行》;一个琴上弹幽怨,一个笔下写愁思.才子才女的心音共鸣,留下了千古绝唱.泪湿青衫,感人至深.这部经典之作,写尽“天涯沦落之恨”.因为它是叙事诗,对于它的解读,许多教师可能多把目光集中在音乐曲调描写的赏析、人生经历的分析上.这些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但文本解读至此,总感觉还未尽其美.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这首诗是“以江月为文澜”, 如果我们细品诗中三次月亮意象的描写,就会对诗人的真挚的感情、精巧的艺术手法体会得可能会更深刻,这首诗的经典之处也可能感受得更加充分.
一、别时茫茫江浸月——愁苦之月
这个月亮意象写在听曲之前,饱含作者的愁苦之情.诗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九江,自己满腹才华不得施展,空有报国之情.在那个以“兼济天下”为人生旨归的时代,诗人独处远荒之地,其情何堪?贬谪之苦,本已深厚难遣;时序又当瑟瑟之秋,万物萧落,更添几许凄凉;季节变换,时序更迭,可是贬期无尽,让诗人更加愁苦;他乡遇故知,可能给愁苦的诗人带来一丝暖意,一些慰藉,可是眼下友人又将别去;本想借酒消愁,用酒精的麻醉换得一时的高兴,可是醉是醉了,却没有一点欢愉.诗人的贬谪之愁、伤秋之愁、离别之愁、难欢之愁叠加纠缠,诗人此时的心境可想而知.推窗望去,寒江茫茫,水波不兴.只见江浸秋月,这不正像诗人被世事的纠缠吗?月色溶在江面泛起的水汽中,白茫茫一片,这不正是诗人此时心中愁苦迷茫的写照吗?秋月本冷,江上之月则更冷,加上凄冷的心境.这愁苦、这凄冷,为后文琵琶声的出现、为听琴的感动做好了充分的情感准备,为整首诗笼上了悲凉的基调.
二、唯见江心秋月白——迷惘之月
此处月亮意象写在听曲之后,是诗人迷惘之情的寄托.一曲琵琶音,在诗人凄苦的心里激起了圈圈涟漪.于是,邀见请弹.一个是弹琴高手,一个是听曲行家.曲中饱含深情,有对自己风光喧闹的年青时代的美好回忆,有对年老色衰门前冷落的反思、有对当下孤单寂寞生活的愤恨.琵琶女用自己高超的琴艺,融进自己半身生活的深刻感受,弹出了一曲叩问生活、质问生命的悲凉之曲.琴声之美,不仅源于高超的技巧,更是因为所含深厚的人生感悟.曲虽尽,但留给人的思考确是无尽的——人生到底是怎么了,造化为何如此弄人?英俊沉下潦.琵琶女用琴在问,诗人也用心在问.可是答案在哪呢?诗人不知,诗人也困惑,抬头望去,只见秋月映江,一片苍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世事难料,芸芸众生浮浮沉沉,到底是为什么?问月月沉默,问江江无语.一个“白”字,突出了月色的明亮,江水的平静,夜色的静谧;更表达了诗人心境的空白、苍白、迷惘.
三、绕船月明江水寒——悲悯之月
这轮明月是在琵琶女自述身世之后,饱含诗人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的怜悯之情.优美的琴声中,诗人对曲中的情感已有深刻的体会,已产生心音共鸣.曲罢整衣敛容,将曲中感情的来源细细述说.曾经的年青时代,曾经的貌美如花,曾经的当红热闹;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难返.本想通过婚姻来让自己后半生踏实生活,可是婚姻这根救命草却又是如此脆弱.商人重利薄情,只留一个人孤单守望,咀嚼痛苦.诗人对琵琶女的惨淡身世充满怜悯之情,联想到自己也曾有过京城之中朝堂之上大展才华,实现兼济之志的快意时刻;而今,被贬九江,卧病浔阳,苦竹绕宅,取酒独倾.今昔之变,人生境遇,何其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对琵琶女的处境体会的更深刻:孤单色衰的才女站在船上,月明江寒,愁苦满怀,多少个日日月月,多少个年年岁岁,无尽地渺茫地守望.痴痴望月,心寒更觉月凄冷.一个“寒”字,写出夜之深,江面景色之冷,更写出琵琶女心境之寒.这些是诗人用心体会的结果,是诗人对琵琶女怜悯之情的象征.情感的进一步深化,为泪湿青衫埋下感情的伏笔.
三次写月,不仅是情节发展的暗示,还是诗人情感变化的标志.月亮的描写,凄冷的意境,使这首叙事诗内涵更深,韵味更足.
一、别时茫茫江浸月——愁苦之月
这个月亮意象写在听曲之前,饱含作者的愁苦之情.诗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九江,自己满腹才华不得施展,空有报国之情.在那个以“兼济天下”为人生旨归的时代,诗人独处远荒之地,其情何堪?贬谪之苦,本已深厚难遣;时序又当瑟瑟之秋,万物萧落,更添几许凄凉;季节变换,时序更迭,可是贬期无尽,让诗人更加愁苦;他乡遇故知,可能给愁苦的诗人带来一丝暖意,一些慰藉,可是眼下友人又将别去;本想借酒消愁,用酒精的麻醉换得一时的高兴,可是醉是醉了,却没有一点欢愉.诗人的贬谪之愁、伤秋之愁、离别之愁、难欢之愁叠加纠缠,诗人此时的心境可想而知.推窗望去,寒江茫茫,水波不兴.只见江浸秋月,这不正像诗人被世事的纠缠吗?月色溶在江面泛起的水汽中,白茫茫一片,这不正是诗人此时心中愁苦迷茫的写照吗?秋月本冷,江上之月则更冷,加上凄冷的心境.这愁苦、这凄冷,为后文琵琶声的出现、为听琴的感动做好了充分的情感准备,为整首诗笼上了悲凉的基调.
二、唯见江心秋月白——迷惘之月
此处月亮意象写在听曲之后,是诗人迷惘之情的寄托.一曲琵琶音,在诗人凄苦的心里激起了圈圈涟漪.于是,邀见请弹.一个是弹琴高手,一个是听曲行家.曲中饱含深情,有对自己风光喧闹的年青时代的美好回忆,有对年老色衰门前冷落的反思、有对当下孤单寂寞生活的愤恨.琵琶女用自己高超的琴艺,融进自己半身生活的深刻感受,弹出了一曲叩问生活、质问生命的悲凉之曲.琴声之美,不仅源于高超的技巧,更是因为所含深厚的人生感悟.曲虽尽,但留给人的思考确是无尽的——人生到底是怎么了,造化为何如此弄人?英俊沉下潦.琵琶女用琴在问,诗人也用心在问.可是答案在哪呢?诗人不知,诗人也困惑,抬头望去,只见秋月映江,一片苍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世事难料,芸芸众生浮浮沉沉,到底是为什么?问月月沉默,问江江无语.一个“白”字,突出了月色的明亮,江水的平静,夜色的静谧;更表达了诗人心境的空白、苍白、迷惘.
三、绕船月明江水寒——悲悯之月
这轮明月是在琵琶女自述身世之后,饱含诗人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的怜悯之情.优美的琴声中,诗人对曲中的情感已有深刻的体会,已产生心音共鸣.曲罢整衣敛容,将曲中感情的来源细细述说.曾经的年青时代,曾经的貌美如花,曾经的当红热闹;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难返.本想通过婚姻来让自己后半生踏实生活,可是婚姻这根救命草却又是如此脆弱.商人重利薄情,只留一个人孤单守望,咀嚼痛苦.诗人对琵琶女的惨淡身世充满怜悯之情,联想到自己也曾有过京城之中朝堂之上大展才华,实现兼济之志的快意时刻;而今,被贬九江,卧病浔阳,苦竹绕宅,取酒独倾.今昔之变,人生境遇,何其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对琵琶女的处境体会的更深刻:孤单色衰的才女站在船上,月明江寒,愁苦满怀,多少个日日月月,多少个年年岁岁,无尽地渺茫地守望.痴痴望月,心寒更觉月凄冷.一个“寒”字,写出夜之深,江面景色之冷,更写出琵琶女心境之寒.这些是诗人用心体会的结果,是诗人对琵琶女怜悯之情的象征.情感的进一步深化,为泪湿青衫埋下感情的伏笔.
三次写月,不仅是情节发展的暗示,还是诗人情感变化的标志.月亮的描写,凄冷的意境,使这首叙事诗内涵更深,韵味更足.
看了 浅析《琵琶行》中“江”与“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泊江州》赏析.泊江州陶安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浔阳九派 2020-06-10 …
苏轼的两首《江城子》阅读题请试简要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鬓微霜”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 2020-06-20 …
对下面一首古诗赏析不恰当的是()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对 2020-06-21 …
1.分析长江是黄金水道的原因和长江水利资源的原因.2.黄河水域由上游向下游流动中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020-07-04 …
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三江源地区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2020-07-07 …
忆江南赏析忆江南三首赏析,一共不超过400字,做手抄报用,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 2020-07-12 …
高中文综(1)珠江流域的自然带是?分析珠江干流上游地区地貌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2)分 2020-11-04 …
分析材料后填空.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是因上、中、下游同时强降雨造成的.长江上游的岷江、嘉陵江流 2020-11-05 …
汉江临眺赏析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 2020-11-12 …
1据材料分析嫩江等地洪灾严重的原因2针对嫩江流域的实际情况应该如何有效防治洪灾2013年入夏以来,我 2020-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