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怀疑不仅是从()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
阅读 (1)怀疑不仅是从( )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 )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3)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4)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5)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6)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7)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8)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9)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10)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 )也就停滞,人类的( )也就不会进步了。 (1)A积极 消极 学术 文化 B消极 积极 文化 学术 C积极 消极 文化 学术 D消极 积极 学术 文化 (2)文中第一句话是一个什么复句?从内容上看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 (3)“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一句中“这样”指代什么? 答: 。 (4)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 (5)选文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的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间接证明了什么? 答: 。 (6)第一句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 )。 A领起下文 B承上启下、过渡 C总结上文 (7)上文共十一句话,把它分成五个小层。 (1)(2)(3)(4)(5)(6)(7)(8)(9)(10)(11) (8)文中(2)(3)(4)(5)句是讲道理论证(1)句中的后一分句,其中正面论述的是 句,反面论证的是 句。(填写句字的序号即可) (9)文中(6)句同(7)(8)两句的关系是( )。 A递进关系 B并列关系 C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D总分关系 (10)第(9)句“一切学问家”的“一切”和句中的四处“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为什么不宜改成逗号? 答: (11)第(10)(11)两句分别是从什么方面论述的(A正面B反面)第(11)句中的“学术”与“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 答:
|
(1)D;(2)递进,第二个分句是本段论点;(3)对于别人的话……懒惰;(4)D;(5)直接证明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间接证明了第(1)句 (6)B (7)层次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8)第(4)(5)句、第(2)(3)句;(9)C;(10)都不能删去,因为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疑提问、评价、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因为句中冒号表示后面的一个分句是冒号前几个分句意思的总括,所以不能用逗号代替。(11)正面、反面、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是从部分论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
折叠矩形纸片ABCD先折出折狠(对角线),再折叠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得折痕DG.若AB=2,B 2020-05-16 …
汉字的基本笔画是“横、竖、瞥、折、捺、点”,在“折”这一画中又分很多种.请问都有哪些种呢?这些折法 2020-05-17 …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里面的折字是读ZHE还是SHE?我读ZHEYAO有同事提出反对意见,说是读SHEY 2020-06-10 …
这个商品到底打了几折??一个商品800元,先打7折,然后在7折基础上再打6折,那这个800元的商品 2020-06-24 …
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有1条折痕,对折两次有3条折痕,对折三次有7条折痕,问:对折4次有多少条折 2020-06-27 …
阅读理解:松堂游记,1第一段的作用?2游览路线?3一波三折,哪三折?4对下面这句话赏析...阅读理解 2020-11-01 …
将一个长方形纸片连续对折,对折的次数越多,折痕的条数也就越多.如第一次对折后,有1条折痕,第2次对折 2020-11-19 …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如图),可以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 2020-12-05 …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 2020-12-05 …
1.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得到一条折痕,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6次后,可以得到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