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在《赠刘景》中,诗人以物喻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详情
在《赠刘景》中,诗人以物喻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赠刘景文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
(1) 擎:举,向上托.(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出处]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
(1) 擎:举,向上托.(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出处]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看了 在《赠刘景》中,诗人以物喻人...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拔苗助长宋人看到禾苗干枯了,他会怎么想?现在根据任务性格特征,补写一段文字,着重刻画出人物的心里活 2020-04-26 …
问:学一课时,有位同学问老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全世界都在乎吁保护动物,可我们现在还学人类残动物 2020-05-23 …
怎么样才能把物体看成质点书上说“如果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在研究的问题中是无关和次要因素时就可以把物体看 2020-06-04 …
动物和人一样,也有丰富的情感.人类爱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可在我们身边,经常看到有人打鸟、捕鸟.想想 2020-06-17 …
自己写的七言律诗,求点评《见枯荣》家祖启业始为艰,筚路褴褛夜无眠.荣名及亲时运转,扶疏赤松庇家兴. 2020-06-28 …
关于二人挑重物的杠杆问题两人用一根杆子挑一个重物,两人一前一后重物在中间.则后一个人想减轻自己的负 2020-07-11 …
借助外物的文言文在中学阶段有一篇关于借助于外物的文言文,大概的意思是会借助外物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2020-07-15 …
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人类是怎么进化来的?具体讲一下动物是怎么进化来的,植物是怎么进化来的吗,人类 2020-07-25 …
课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有什么关系?曹刿在三段中阐明了哪两个作战原理?作者在描写人物时注重对人物心理和神态 2020-11-06 …
为什么生物书上总是把人和动物分开说人不是动物吗?比方说书上总是说“人和动物都”怎么怎么样的,或者“人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