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谁说的?这句话说明他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举一例说明。
题目详情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谁说的?
这句话说明他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举一例说明。
这句话说明他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举一例说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唐太宗李世民;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此语表达了唐太宗对民族政策的导向和思想——比较开放的思想,此句翻译为“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
由于经受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较长时间的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治边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了隋唐两朝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的出现.
唐太宗即位之后更是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并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尽管唐王朝也采取过诸如武力征伐的政策,但其治边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怀柔、羁縻为主.
--- 李世民 ---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 关于补充 ---
(1)设立了相对完善的以都护府、都督府为特点的边疆管理体系.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 ,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都督府和州、县;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 ,并可以世袭;羁縻府州辖有的边疆民族百姓不向唐王朝缴纳赋税,户口也不上报户部 ,但各边疆民族的部落首领要向唐王朝缴纳贡赋,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符,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 各边疆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关内道(包括北自贝加尔湖以北地区南到陕西关中的广大地区)、河北道(包括辽阔的东北边疆地区以南至今河南省北部地区)、陇右道(西起咸海,东到甘肃省的广大地区)、剑南道(北自陕西南部,南到云南省南部地区)、岭南道(西 起云南省东部,东到福建省,南到越南中南部地区),涉及的边疆民族主要是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奚、契丹、靺鞨、高句丽、西域诸族、羌、西南诸族、 岭南诸族等,见于记载的羁縻府州有856个.这些羁縻府州主要统辖于单于、安北、安 西、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其中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安北、单于都护府管辖北疆的各羁縻府州;安东都护府管辖东北边疆的羁縻府州;安南都护 府则辖有南疆各羁縻府州.都护府一般设置大都护、副大都护等官职,职责是管理辖下 的边疆民族,具有抚慰、征讨、叙功、罚过的职权.
(2)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面对辽阔的边疆地区,尽管唐王朝统治者宣称"就申好 睦,静乱息民"、"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但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注:《新唐书·兵志》.)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镇下又有戍.唐王朝在边疆地 区设置的这些防御机构由于兴废不定,数目难以确切统计,见于明确记载的镇是204个、戍393个.军、守捉、城、镇、戍都有兵力配备,大的军镇兵力多达数万,少者数千,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
(3)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也采取过武力讨伐的政策,如自唐太宗时开始的对高句丽的讨伐即持续了数代,但从总体上讲唐王朝的边疆民族政策是以怀柔、招抚为主.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 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先后对吐谷浑、吐蕃、契丹、回纥、突 厥、奚、突骑施、南诏等施行了和亲政策,将公主嫁与这些边疆民族的首领,目的在于改善或加强和这些边疆民族的关系.作为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的另一方面 则是通过册封来规范和边疆民族的臣属关系.册封是唐王朝对势力较大的边疆民族经常采取的政策,一方面册封是确定唐王朝和边疆民族"君臣之位"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唐王朝国力强盛,边疆民族得到唐王朝册封可以提高自己在边疆地区的威信,故唐王朝也经常利用册封来削弱边疆民族的势力或调整各边疆民族之间的关系.唐太宗册封 薜延陀可汗的儿子为小可汗,即对其势力由盛转衰产生了重大影响.唐王朝边疆民族政 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内徙.在边疆民族的居地设置羁縻府州进行管理是针对多数边疆民族而采取的措施,但是也有不少边疆民族或因战乱,或被武力征服,或躲避自然灾害 而款塞内徙,离开了自己传统的居地.对这些民族唐王朝往往是妥善安置,或内迁其至 中原,如高句丽灭亡后有众多的部众被安置在江淮一带;或在边疆地区府州安置,如唐王朝初期在北疆安置突厥降众等.
(4)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唐王朝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屯田是基于戍守的需要而推行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军队的补给问题,"凡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注: 《旧唐书·职官二》.)军屯的数目史书明确记载有992屯,当然实际屯田数目要远远超过此数.互市,是针对边疆民族生产、社会对交换的需要而采取的政策,有官方和民间 两种,唐王朝为了对互市贸易进行有效的管理还设置了互市监.唐代的互市场所不仅在 边疆地区广泛分布,在都城也有分布,贸易的规模十分可观,如唐和回纥的绢马贸易多者唐王朝要付给绢数百万匹.唐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这些政策对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宽松的文化传播政策.发达的中原文化对边疆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边疆民族 向唐王朝派遣子弟求学,以及请求颁赐书籍的记载频频见于史书记载,如吐蕃、渤海、高句丽、新罗等等即不断派遣子弟入唐学习.对于边疆民族的这些要求,唐王朝一般都 是予以满足,不仅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而且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边疆民族 ,这是以前各代所未曾采取的政策,不仅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而且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文化发展. 从总体上看,隋唐王朝时期我国的疆域较秦汉王朝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尽管其对极为边远的边疆地区的统治采取的是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但也多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得到了众多边疆民族的承认,唐太宗李世民被奉为"天可汗"即表明了这一点.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此语表达了唐太宗对民族政策的导向和思想——比较开放的思想,此句翻译为“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
由于经受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较长时间的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治边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了隋唐两朝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的出现.
唐太宗即位之后更是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并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尽管唐王朝也采取过诸如武力征伐的政策,但其治边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怀柔、羁縻为主.
--- 李世民 ---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 关于补充 ---
(1)设立了相对完善的以都护府、都督府为特点的边疆管理体系.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 ,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都督府和州、县;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 ,并可以世袭;羁縻府州辖有的边疆民族百姓不向唐王朝缴纳赋税,户口也不上报户部 ,但各边疆民族的部落首领要向唐王朝缴纳贡赋,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符,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 各边疆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关内道(包括北自贝加尔湖以北地区南到陕西关中的广大地区)、河北道(包括辽阔的东北边疆地区以南至今河南省北部地区)、陇右道(西起咸海,东到甘肃省的广大地区)、剑南道(北自陕西南部,南到云南省南部地区)、岭南道(西 起云南省东部,东到福建省,南到越南中南部地区),涉及的边疆民族主要是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奚、契丹、靺鞨、高句丽、西域诸族、羌、西南诸族、 岭南诸族等,见于记载的羁縻府州有856个.这些羁縻府州主要统辖于单于、安北、安 西、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其中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安北、单于都护府管辖北疆的各羁縻府州;安东都护府管辖东北边疆的羁縻府州;安南都护 府则辖有南疆各羁縻府州.都护府一般设置大都护、副大都护等官职,职责是管理辖下 的边疆民族,具有抚慰、征讨、叙功、罚过的职权.
(2)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面对辽阔的边疆地区,尽管唐王朝统治者宣称"就申好 睦,静乱息民"、"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但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注:《新唐书·兵志》.)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镇下又有戍.唐王朝在边疆地 区设置的这些防御机构由于兴废不定,数目难以确切统计,见于明确记载的镇是204个、戍393个.军、守捉、城、镇、戍都有兵力配备,大的军镇兵力多达数万,少者数千,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
(3)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也采取过武力讨伐的政策,如自唐太宗时开始的对高句丽的讨伐即持续了数代,但从总体上讲唐王朝的边疆民族政策是以怀柔、招抚为主.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 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先后对吐谷浑、吐蕃、契丹、回纥、突 厥、奚、突骑施、南诏等施行了和亲政策,将公主嫁与这些边疆民族的首领,目的在于改善或加强和这些边疆民族的关系.作为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的另一方面 则是通过册封来规范和边疆民族的臣属关系.册封是唐王朝对势力较大的边疆民族经常采取的政策,一方面册封是确定唐王朝和边疆民族"君臣之位"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唐王朝国力强盛,边疆民族得到唐王朝册封可以提高自己在边疆地区的威信,故唐王朝也经常利用册封来削弱边疆民族的势力或调整各边疆民族之间的关系.唐太宗册封 薜延陀可汗的儿子为小可汗,即对其势力由盛转衰产生了重大影响.唐王朝边疆民族政 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内徙.在边疆民族的居地设置羁縻府州进行管理是针对多数边疆民族而采取的措施,但是也有不少边疆民族或因战乱,或被武力征服,或躲避自然灾害 而款塞内徙,离开了自己传统的居地.对这些民族唐王朝往往是妥善安置,或内迁其至 中原,如高句丽灭亡后有众多的部众被安置在江淮一带;或在边疆地区府州安置,如唐王朝初期在北疆安置突厥降众等.
(4)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唐王朝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屯田是基于戍守的需要而推行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军队的补给问题,"凡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注: 《旧唐书·职官二》.)军屯的数目史书明确记载有992屯,当然实际屯田数目要远远超过此数.互市,是针对边疆民族生产、社会对交换的需要而采取的政策,有官方和民间 两种,唐王朝为了对互市贸易进行有效的管理还设置了互市监.唐代的互市场所不仅在 边疆地区广泛分布,在都城也有分布,贸易的规模十分可观,如唐和回纥的绢马贸易多者唐王朝要付给绢数百万匹.唐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这些政策对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宽松的文化传播政策.发达的中原文化对边疆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边疆民族 向唐王朝派遣子弟求学,以及请求颁赐书籍的记载频频见于史书记载,如吐蕃、渤海、高句丽、新罗等等即不断派遣子弟入唐学习.对于边疆民族的这些要求,唐王朝一般都 是予以满足,不仅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而且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边疆民族 ,这是以前各代所未曾采取的政策,不仅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而且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文化发展. 从总体上看,隋唐王朝时期我国的疆域较秦汉王朝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尽管其对极为边远的边疆地区的统治采取的是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但也多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得到了众多边疆民族的承认,唐太宗李世民被奉为"天可汗"即表明了这一点.
看了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小明和小华一起钓鱼,小明给小华一条,小华就是小明的一倍,小华给一条小明二人一样多,问小明小华各钓多 2020-04-06 …
小华到明明家玩,小华向明明讲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明明心不在焉,一会儿打开电视,一会儿翻看杂志,还 2020-05-16 …
小明和小华买了同样衣裤小明买了一件上衣两条裤子小华买了一件上衣一条裤子钱数比是7:5上衣210元求 2020-05-21 …
帮忙翻译成英文狄仁杰和李元芳在山坡上搭帐篷露营!入夜,狄仁杰醒来,弄醒元芳:元芳你看!天上有什么? 2020-07-01 …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 2020-07-08 …
选出点数为1,2,3,4,5,6,的扑克牌各一张,反扣在桌面上.小明抽出一张牌,小华猜是哪一个数字 2020-08-02 …
小明和小华是同学,也是好朋友,一次小明和小华一起放学时小明说了一句话,小华很生气,把小明丢在路上,跟 2020-11-21 …
材料一: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 2020-12-03 …
1.小华和小明各走一段路,小华走的路程比小明多1/5,小明用的时间比小华用的多1/8,问小明的速度是 2020-12-15 …
明华和李宁都有一些喜洋洋大卡,明华大卡的个数是李宁的4倍,如果明华给李宁12张大他俩就一样多了,明华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