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
题目详情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___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志虑忠纯: | ___ |
②悉以咨之: | ___ |
③严闻亮卒: | ___ |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志向和心思都忠诚纯洁.忠:忠诚.
②句意为:都拿来跟他们商议.咨:商议,询问.
③句意为:李严听闻诸葛亮死了.闻:听到,听说.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项,前句句意为: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谓,对…说.后句句意为:太守是谁.谓,为、是.选项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
B项,前句句意为:(他)曾经上表把廖立、李严罢官放逐到南中.尝,曾经.后句句意为: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尝,曾经.选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C项,前句句意为:廖立听说诸葛亮死了.卒,死亡.后句句意为:最终还是有所收获.卒,最终.选项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
D项,前句句意为:得病死了.发,得.后句句意为: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发,被任用.选项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
本题要求选择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简”,同“拣”,挑选;“拔”,选拔;“遗”,留给.句意为: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甚”,非常;“平直”,公平正直.句意为: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指在说话或朗读时,在语句前后以及中间所作的间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结构层次分明,也为了充分表达感情,朗读停顿一般是以意思为单位的.
句意为:诸葛亮治理国家,诚心而公正.
从句子的结构及意思上看,“亮之为政”中“亮”为主语,“为政”为谓语,句子完整,其后应停顿.“开诚心”“布公道”句式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句.故本句断句为“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立足于对文意的理解,结合题干找到原文相关语句.
【甲】文中,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意指奖惩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乙】文中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讲了诸葛亮的故事,并说他处事公正,并不因亲疏而区别对待.用原文回答,即“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①忠诚 ②商议,询问 ③听到,听说
(2)B
(3)①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②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4)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①句意为:志向和心思都忠诚纯洁.忠:忠诚.
②句意为:都拿来跟他们商议.咨:商议,询问.
③句意为:李严听闻诸葛亮死了.闻:听到,听说.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项,前句句意为: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谓,对…说.后句句意为:太守是谁.谓,为、是.选项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
B项,前句句意为:(他)曾经上表把廖立、李严罢官放逐到南中.尝,曾经.后句句意为: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尝,曾经.选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C项,前句句意为:廖立听说诸葛亮死了.卒,死亡.后句句意为:最终还是有所收获.卒,最终.选项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
D项,前句句意为:得病死了.发,得.后句句意为: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发,被任用.选项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
本题要求选择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简”,同“拣”,挑选;“拔”,选拔;“遗”,留给.句意为: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甚”,非常;“平直”,公平正直.句意为: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指在说话或朗读时,在语句前后以及中间所作的间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结构层次分明,也为了充分表达感情,朗读停顿一般是以意思为单位的.
句意为:诸葛亮治理国家,诚心而公正.
从句子的结构及意思上看,“亮之为政”中“亮”为主语,“为政”为谓语,句子完整,其后应停顿.“开诚心”“布公道”句式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句.故本句断句为“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立足于对文意的理解,结合题干找到原文相关语句.
【甲】文中,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意指奖惩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乙】文中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讲了诸葛亮的故事,并说他处事公正,并不因亲疏而区别对待.用原文回答,即“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①忠诚 ②商议,询问 ③听到,听说
(2)B
(3)①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②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4)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看了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宫...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括号里填上反义词()粮食(),()粮食().自私自利的人,人人憎恶,()的人,人人().奖赏不论 2020-05-16 …
零知识证明理论以及简单应用首先,介绍零知识证明理论,图文并茂.举几个例子.其次,介绍零知识证明的理 2020-05-17 …
下列言论中不属于法家观点的一项是[]A.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B.无为而无不为。 2020-11-07 …
下列言论中不属于法家观点的一项是[]A.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B.无为而无不为。 2020-11-07 …
求一篇中国艺术品鉴赏的论文根据中国艺术作品的任一形式,内容,做出欣赏或创作任一艺术作品,写出创作过程 2020-11-07 …
求《紫钗记》赏析,评论。要求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是评论,赏析论文,要今人的文章啊!不要古代人的评论 2020-11-22 …
如何理解文艺欣赏中的共鸣现象?又或者从文艺欣赏心里学角度,个人感官角度,共鸣产生的条件以及影响.也可 2020-12-23 …
知人论世是我们进行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人,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2020-12-23 …
知人论世是我们进行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2020-12-2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通常所说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是指以记叙、说明或议论为主的文章,但 2021-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