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永瘩《历代职官表•内阁》材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永瘩《历代职官表•内阁》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二门下级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串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议事已定,德弃(尚书仆射)数反于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瑞(尚书仆封)而亲德弃,(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鸡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许旨,会瑞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瑞、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一一《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辅政体制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辅政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辅政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
材料一 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永瘩《历代职官表•内阁》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二门下级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串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议事已定,德弃(尚书仆射)数反于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瑞(尚书仆封)而亲德弃,(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鸡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许旨,会瑞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瑞、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一一《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辅政体制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辅政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辅政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二“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二门下级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串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可以得出确定了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三省的权力相等.
(2)第一小问的制衡,依据材料三“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会瑞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可以得出宰相设置众多;依据材料三“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可以得出三省长官共同议事.
第二小问的专制,依据材料三“鸡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许旨,会瑞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依据材料三“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可以得出派谏官驻阁监督.
(3)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可知,三省辅政体制在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第二小问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故答案为:
(1)不同:确定了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三省的权力相等.
(2)制衡:三省长官共同议事;宰相设置众多.专制: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派谏官驻阁监督.
(3)趋势: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或从隋到唐,三省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评价: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2)第一小问的制衡,依据材料三“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会瑞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可以得出宰相设置众多;依据材料三“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可以得出三省长官共同议事.
第二小问的专制,依据材料三“鸡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许旨,会瑞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依据材料三“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可以得出派谏官驻阁监督.
(3)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可知,三省辅政体制在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第二小问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故答案为:
(1)不同:确定了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三省的权力相等.
(2)制衡:三省长官共同议事;宰相设置众多.专制: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派谏官驻阁监督.
(3)趋势: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或从隋到唐,三省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评价: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隋代虽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宠用 2020-05-16 …
解析一道历史选择题.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2020-05-16 …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 2020-06-26 …
材料明制凡鞫重囚大案,必须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会审,谓之三法司会审。洪武时确定会官审录制度,令五 2020-07-02 …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 2020-07-03 …
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唐 2020-07-25 …
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 2020-11-01 …
梦幻西游在99级以前转门派,之后升级至某一等级后(如109)转回原来的门派一、按照官方所说的“当角色 2020-11-01 …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古代专制政体里,皇帝是一个巨大的权力之源,处在权 2020-11-14 …
(12分)Y市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素有药都和钧都之称。悠远厚重的历史,积淀的是一部灿烂的篇章。为此,Y 20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