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新城道中其二①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歧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新城道中其二①
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是指二人并耕。
1、结合全诗,分析“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的妙处。(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1.
分 析:
回答此题,有一定难度,首先要明确诗句意思。这里,散材和疲马都是作者自况,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才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散材,指无用之才,用的是《庄子》的典故。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诗人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早已经感到厌倦,就好比久在沙场的战马,已经疲惫不堪,很像听到鸣金收兵的讯号。据此归纳回答即可。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分 析:
回答此题,注意结合诗的内容以及诗下背景资料,此首诗诗人由写景色为主转入抒情为主,写诗人苏东坡山行时的感该。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也是这样崎岖而漫长。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上,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是这样崎岖而漫长。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阴风惨雨,也有雨过天晴。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这是作者要表达的,尤其在是的尾联处,能够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B.“闻 2020-04-06 …
一人走夜路,身旁一路灯,距地4m此人身高1.7m,其行走速度2m/s,求其影子前进的速度相当于与路 2020-05-16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 2020-05-21 …
夫无形者意思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音者,声之大宗也.是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 2020-06-19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 2020-06-26 …
下列关于声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B.“路人 2020-07-22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 2020-11-03 …
在公路上,噪声的主要来源是来往机动车辆的轰鸣声,发动机声和,以及车身的声。 2020-12-13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 2020-12-18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声音在固体中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