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侧坐莓苔草映身的上一句是什么
题目详情
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侧坐莓苔草映身的上一句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看了 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侧坐莓苔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蒜苔从哪里长出来的蒜苔 就是那个 蒜毫.这个东西从哪里长出来的啊.一个同学告诉我从大蒜里长的.能说 2020-05-16 …
浒苔是一种绿藻,奥运前大量出现在青岛奥帆赛水域,而每年引起武汉东湖地区局部水域出现的水华现象是蓝藻 2020-05-16 …
侧坐莓苔草映身的苔是几声? 2020-06-23 …
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因为()A.苔藓一旦干燥立刻死亡B.苔藓是低等植物C.叶 2020-11-17 …
我会把这首诗补充完整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莓苔()映身.(),() 2020-11-22 …
在岩石众多的地方观察一块醒目的岩石,长满青苔的一面是()面,干燥光秃的一面是(在岩石众多的地方观察一 2020-11-23 …
浒苔是一种绿藻,2010年6月底在青岛等水域大面积出现,而引起太湖水华的是蓝藻.下列有关绿藻和蓝藻的 2020-11-23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诗情爱意赋青苔诗人常将眼光投向一些被世人遗忘的角落,所谓情有独钟,比如说青苔这东 2020-12-15 …
2013年6月13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发布最新一期的绿潮通报,在黄海南部海域发现游苔,总分布面积约 2020-12-16 …
2008年7月初,青岛奥帆赛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经多方努力,浒苔被及时处理,保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