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热质交换复习题目,名词解释和简答1雷诺数2绝热饱和温度3努塞尔数4曲折因数5干湿球温度6表征体元7菲克定律8冷却数9对数平均温差10能效-传热单元数简答:1在典型的吸湿-再生过程中,再生

题目详情
热质交换复习题目,名词解释和简答
1雷诺数
2绝热饱和温度
3努塞尔数
4曲折因数
5 干湿球温度
6表征体元
7菲克定律
8 冷却数
9 对数平均温差
10能效-传热单元数
简答:
1在典型的吸湿-再生过程中,再生过程所需能量包括哪几部分?
2常规制冷和蒸发冷却制冷传送过程中要承担一定的冷量和风量损失,这
些损失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蒸发冷却冷风损失较常规空调大?
3扩散系数是怎么定义的?影响扩散系数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4试推导空调计算中常用的刘伊斯关系式
5在典型的吸湿-再生过程中,再生过程所需能量包括哪几部分?
6简述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热工设计计算的对数平均温差法
7冬夏季空气处理方案
8分别写出对流传质和对流传热过程中的相关准则数的表达式和其物理
意义.
9简述表面式冷却器处理空气时发生的热质交换过程的特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雷诺数:流体力学中,雷诺数是流体惯性力与黏性力比值的量度,它是一个无量纲量.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紊流流场.
绝热饱和温度:
空气的一个状态参数,绝热增湿过程中空气降温的极限.当流动空气同循环水绝热接触时,只要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100%,水就会不断汽化.汽化需要吸收热量,使水温下降.空气通过对流传热将热量传给循环水,所以气体温度也会下降.当水经充分循环后,水温将维持恒定,由于它与空气充分接触,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水和空气的温度也相同,空气与水之间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两方面均达平衡.此平衡系统的温度,称为绝热饱和温度.
若取此温度为计算焓的基准温度,空气的焓在上述平衡中保持不变,由空气传给水的热量仍由水汽带回.绝热饱和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空气的温度(常称干球温度)和湿度.当相对湿度等于100%时,绝热饱和温度就等于干球温度.相对湿度愈小,绝热饱和温度比干球温度降低得愈多.
对于空气和水系统,在数值上湿球温度与绝热饱和温度几乎相等,但两者的物理意义截然不同.湿球温度是少量水同大量流动空气接触,使水达到热量平衡时的温度,但此时水分仍在汽化;空气达到绝热饱和温度时,则水与空气之间在传热和传质两方面均达到了平衡.对于其他系统,如空气和有机液体,这两个温度并不相等.
努塞尔数:
努塞尔数,(Nusselt number),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无量纲数,以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努塞尔特(Wilhelm Nusselt)的名字命名,以纪念其对此方面研究的突破.努赛尔数的物理意义为是表示对流换热强烈程度的一个准数,又表示流体层流底层的导热阻力与对流传热阻力的比.计算关系式是:
L:为传热面的几何特征长度,垂直于传热面方向的尺度,单位是m;如热管的直径,传热层的厚度等.
h: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
k单位是W/(m·K),k为静止流体的导热系数
看了 热质交换复习题目,名词解释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803年,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为拿破仑创作了一曲,初题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1804  2020-05-15 …

某中学开展名人、名作、名曲“三名”教育,用名曲名言陶冶人,用名人名作引领人,赏析师生佳作鼓励人。通  2020-07-02 …

将下列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进步进行放心放映放假充裕充满同意同感明朗明了明白明确明显才能效能能量  2020-07-07 …

1803年,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为拿破仑创作了一曲,初题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1804年  2020-07-08 …

1.送人情(打一歌曲名字还是歌手名字,忘了~)2.奶(打一化学名词)3.不负前言(打一秦代人名)4  2020-07-10 …

求曲名,“乐曲开场十分宏伟灿烂,由圆号连奏三声midosila引出了这个举世闻名的主题”,这是别人  2020-07-10 …

求钢琴名曲《星空》《给爱德琳的诗》《爱的纪念》《夜曲》《秋日的私语》《思乡曲》的原版翻译不要根据曲名  2020-11-05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弹力、动力是按力的性质来命名的B.拉力、支持力、浮力、分子力是按力的效  2020-12-05 …

效力、小名练习打字,效力比小名每分钟多打35个字,效力打400个字的时间与小名打300个字的时间相同  2020-12-06 …

某中学开展名人、名作、名曲“三名”教育,用名曲名言陶冶人,用名人名作引领人,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