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题目详情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想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x0d《太史公自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x0d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x0d2,通古今之变:所谓通古今之变,就是要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x0d①历史进化思想: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的历史观与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历史是通过各种改革向前演进的.因此他对于历史上出现的政治改革,总是采取称赞的态度,如对战国时期吴起的改革,商鞅的变法促进历史前进的作用是有一定认识的.说吴起改革的政绩是"诸侯患楚之强";商鞅变法的政绩是"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对秦始皇的问题也是如此,司马迁曾称"秦为暴秦","无道秦","虎狼之秦",但对秦始皇实行改革的功绩还是肯定的,"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反映出一种厚今博古的思想和一个历史家"通古今之变"的眼光.\x0d②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辩证思想:所谓"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就是透过一些历史现象,来观察一个时代或一项具体制度由盛而衰之理.历史的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有迹可寻的,而且往往"盛"中包含了"衰"的因素.如《平淮书》中记述武帝盛世太平,但孕育着衰败的因素——富贵者役财骄溢,争于奢侈,"物盛而衰,固其变也".说明司马迁在研究历史时,注意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注意说明历史的转化,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x0d3,成一家之言: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太史公自序》中说他的理想是使《史记》成为《春秋》第二,他自己成为第二个孔子.当时人们普遍这样认为,孔子"因史记(鲁史)作《春秋》,以当王法",这部王法"记天下之得失,而见其所以然之故,甚幽而明,无传而著",它"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孔子之所以借历史来寄寓理想,是因为孔子说过:"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名也."司马迁写《史记》,窃比《春秋》也是寄寓理想于其中的,而他的理想也是靠历史事实的叙述来体现的.
看了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文中作者仅用"尘土冲天"四字就写出了司马懿来兵之众,之凶.现在就请你利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用50字  2020-06-09 …

英语翻译《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载:“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  2020-06-15 …

传说上古包牺氏的时候,人们“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耜,教民农作  2020-06-21 …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抱终天之恨”的意思是.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  2020-06-22 …

传说上古包牺氏的时候,人们“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耜,教民农作  2020-06-28 …

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春天的  2020-07-26 …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思(援)弓缴而射之.古:今:2.弗(若)之矣.古:今:3.我以日始  2020-11-11 …

致虚者,天之道也。守静者,地之道也。天之道若不致虚,以至于达到至极,则万物之气质不实。地之道若不守静  2020-12-20 …

道为天人之理,法为人心之天,万法皆由心生,善恶皆由心起,无法则为大成,无欲则为天地!这是什么...道  2020-12-30 …

除了3年级课本中学过的古诗外,你还能背写出一首描绘冬天的古诗吗?除了3年级课本中学过的古诗外,你还能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