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春日郊外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
(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
(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分析手法,首要分析修辞手法,“城中未”与“城外已”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人语”是比喻.还要分析写景的角度.本诗的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等.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基本能力.在春日的沐浴下,黄莺儿“晓来枝上千般语”(齐己《早莺》),史达祖《双双燕•咏燕》中“又软语商量不定”很可能就是受到这一句的启发而写出来的.而下句中的风送药香的独特感受也写得很有诗味,使有色有声的郊外早春景象有了芳馨的气息.尾联道出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奇特现象.许多诗人面对名山胜景,想写诗填词,却束手无策,留下无穷的遗恨.
答案:
(1)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②运用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
(2)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4分.分号前后各2分)
译文:
住在城里,还丝毫没能感受到春光;今天漫步郊外,惊喜地发现,原来榆树槐树早已抽芽,半绿半黄.远处的青山婀娜多姿,我更喜爱它那峰顶还留存着皑皑白雪;池塘的水渐渐上涨,倒映出岸边的垂杨.暖和的日光照着,黄莺儿啼啭,似人在对谈;一阵风从草地吹来,夹杂着芬芳的药香.我怀疑这景中藏有美妙的诗句,刚想为你们拈出,忽然又感到迷濛茫然.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初春郊外的景象.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当城里人还为春寒料峭所困,不知领悟春光的时候,而郊外却早已是榆槐吐嫩,春色满原了.早春,最先透露春消息的不是桃红李白,而是溪边阳坡上榆槐枝头的鹅黄初绽.不仅立意新,又足见诗人敏锐的感察力.“春光”、“榆槐”,高度概括,点明题意,并领起下文.
颔联“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全篇警句,紧承“春光”二字展开形象化描写.上句写远景:远山泛绿,依稀尚见斑斑积雪,色彩鲜明,更衬远山之葱翠.唯“积雪”方显“山好”.下句写近景:春雨淅沥,溪流渐涨,不再枯涩,故生意盎然;两岸垂杨,日渐染绿,倒映水中,摇曳生姿,画面生动.唯“垂杨”方显“水生”.此句与东坡“溪柳自摇沙水清”可谓异曲同工.“生”、“欲”二字下得巧妙,前者摹写风生水起的情状,后者传递垂杨日渐苍翠之态势.突显了早春的生气勃勃,透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颈联“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则又变换句式,调整描写角度,从听觉和味觉方面来写春郊之景象.本来这两句按正常语序应是“日暖莺声如人语,风来草际送药香”,这样写,也是好句.但诗人却别开生面,以莺、草为主,以日、风为宾,以倒装之句式来突出花底莺声因日暖而悦耳动听,草际药香因清风而浓郁远播,让人自然联想到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丽日融和,百花争艳的无限春光.如此另辟蹊径,方不落俗套.“如人语”、“作药香”用拟人手法,以情笔写景,读来亲切,达到了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颔、颈二联,对仗极其工稳,遣词极为精当,足见诗人功力之深厚,推敲锤炼之严谨.
尾联“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春光满眼,稍纵即逝;欲寻佳句,顿觉茫茫.其立意,与诗人另一名篇《醉眠》结句“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颇为相似.只不过后者宁静平淡,而本诗则在极尽春光烂漫之后,笔锋陡然一转,用一“疑”字引出:此中似有佳句,正欲纵笔撷取时,却又如雪泥鸿爪,难觅其踪了,空留下一片茫然,徒增惆怅.而这一怅然的感触,不仅深切道出忽有所悟,落笔忘筌的诗家甘苦;更让人倍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自古难全之慨.写法上暗合东坡“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的造意,而余味过之.恰如音乐之戛然而止,而留给听众以无限之悬想,以收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果.
统观全诗,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而辞意之流畅,形象之鲜明,一扫宋诗枯涩冷峭、偏重理趣之弊,堪称精品.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基本能力.在春日的沐浴下,黄莺儿“晓来枝上千般语”(齐己《早莺》),史达祖《双双燕•咏燕》中“又软语商量不定”很可能就是受到这一句的启发而写出来的.而下句中的风送药香的独特感受也写得很有诗味,使有色有声的郊外早春景象有了芳馨的气息.尾联道出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奇特现象.许多诗人面对名山胜景,想写诗填词,却束手无策,留下无穷的遗恨.
答案:
(1)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②运用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
(2)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4分.分号前后各2分)
译文:
住在城里,还丝毫没能感受到春光;今天漫步郊外,惊喜地发现,原来榆树槐树早已抽芽,半绿半黄.远处的青山婀娜多姿,我更喜爱它那峰顶还留存着皑皑白雪;池塘的水渐渐上涨,倒映出岸边的垂杨.暖和的日光照着,黄莺儿啼啭,似人在对谈;一阵风从草地吹来,夹杂着芬芳的药香.我怀疑这景中藏有美妙的诗句,刚想为你们拈出,忽然又感到迷濛茫然.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初春郊外的景象.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当城里人还为春寒料峭所困,不知领悟春光的时候,而郊外却早已是榆槐吐嫩,春色满原了.早春,最先透露春消息的不是桃红李白,而是溪边阳坡上榆槐枝头的鹅黄初绽.不仅立意新,又足见诗人敏锐的感察力.“春光”、“榆槐”,高度概括,点明题意,并领起下文.
颔联“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全篇警句,紧承“春光”二字展开形象化描写.上句写远景:远山泛绿,依稀尚见斑斑积雪,色彩鲜明,更衬远山之葱翠.唯“积雪”方显“山好”.下句写近景:春雨淅沥,溪流渐涨,不再枯涩,故生意盎然;两岸垂杨,日渐染绿,倒映水中,摇曳生姿,画面生动.唯“垂杨”方显“水生”.此句与东坡“溪柳自摇沙水清”可谓异曲同工.“生”、“欲”二字下得巧妙,前者摹写风生水起的情状,后者传递垂杨日渐苍翠之态势.突显了早春的生气勃勃,透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颈联“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则又变换句式,调整描写角度,从听觉和味觉方面来写春郊之景象.本来这两句按正常语序应是“日暖莺声如人语,风来草际送药香”,这样写,也是好句.但诗人却别开生面,以莺、草为主,以日、风为宾,以倒装之句式来突出花底莺声因日暖而悦耳动听,草际药香因清风而浓郁远播,让人自然联想到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丽日融和,百花争艳的无限春光.如此另辟蹊径,方不落俗套.“如人语”、“作药香”用拟人手法,以情笔写景,读来亲切,达到了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颔、颈二联,对仗极其工稳,遣词极为精当,足见诗人功力之深厚,推敲锤炼之严谨.
尾联“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春光满眼,稍纵即逝;欲寻佳句,顿觉茫茫.其立意,与诗人另一名篇《醉眠》结句“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颇为相似.只不过后者宁静平淡,而本诗则在极尽春光烂漫之后,笔锋陡然一转,用一“疑”字引出:此中似有佳句,正欲纵笔撷取时,却又如雪泥鸿爪,难觅其踪了,空留下一片茫然,徒增惆怅.而这一怅然的感触,不仅深切道出忽有所悟,落笔忘筌的诗家甘苦;更让人倍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自古难全之慨.写法上暗合东坡“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的造意,而余味过之.恰如音乐之戛然而止,而留给听众以无限之悬想,以收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果.
统观全诗,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而辞意之流畅,形象之鲜明,一扫宋诗枯涩冷峭、偏重理趣之弊,堪称精品.
看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能看到长江日全食的城市都有哪些能看到长江日全食的城市都有哪些能看到长江日全食的城市都有哪些能看到长 2020-05-14 …
明天日食的具体时间就是大概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仔细到分钟),我是广东省湛江市的湛江日报上都 2020-05-17 …
2012年3月10日下午,48岁的江西省安义县物业管理中心主任朱贤度和同事陈燕琴在南昌市人民公园等 2020-07-02 …
江河的水逐日流向下游,比喻事物日衰,景象日非的成语江()日() 2020-07-04 …
北京时间2013年8月3日上午9点,在杭州钱江新城城市阳台的江面上,一年一度的横渡钱塘江活动启动. 2020-07-1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12年12月11日 2020-11-06 …
本文《〈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中列举的所谓“新解”包括[]A.愁眠山又名孤山B.诗中“乌啼”指“乌啼桥 2020-11-08 …
关于申通的问题,疑难件是什么意思?2012-06-1816:32:01由江苏高邮公司发往江苏徐州中转 2020-11-11 …
今年3月3日开始,长江流域连续发生江豚死亡事件,一个多月共有17头死亡.俗称“江猪子”的江豚分布在长 2020-11-17 …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12年12月11日-2 2020-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