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说:“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说:“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材料2 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3 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二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之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材料4 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多田骏(1935年8月,多田骏接替梅津美治郎任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发表的声明:“我军对华北态度有三点:一、把反满抗日分子彻底驱逐出华北;二、华北经济圈独立;三、通过华北五省的军事合作,防止赤化。” 材料5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高中课本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结合史实简要评述国民政府的观点。 (2)与材料1相对应,材料3反映了东北人民的什么立场?结合材料2简要分析国民政府采取与东北人民相反立场的原因。 (3)材料4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又有了什么新发展?当时的背景如何? (4)与材料1相比较,材料5表明国民政府的立场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此变化?国民政府态度的这一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与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主张相比,有何局限? |
| (1)1931年,日本发动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借口诉诸国联,“以待公理之解决”,命令军队不准抵抗。这是一种彻底的卖国投降行为。 (2)反映了东北人民团结御侮,誓与侵略者不共戴天的坚决斗争立场。国民政府采取与此相反的立场是由于它极端仇视共产党,认为共产党是它维持统治的最大敌人。它要保存实力企图消灭共产党。 (3)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当时的背景是日本已占领中国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它还要占领华北全部,把华北变为第二个满洲国。 (4)国民政府放弃了不抵抗政策,表示要实行“天赋之自卫权利”。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已发动“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所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和威胁,同时英美与日本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加剧,也影响到国民政府的态度。国民政府态度的这一变化对日后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有益的作用。但从后来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的实践看,国民政府的自卫声明不提国共两党合作,甚至不提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共同抗战并非偶然,反映了国民政府采取了一条错误的片面抗战的路线。 |
孙叔敖杀两头蛇 译文原文:孙叔敖,楚之令尹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幼时,[尝]出游,见两头蛇 2020-05-16 …
局域网功能的两个方面是(46)。A.避免冲突和冲突检测B.避免冲突和令牌传递C.分布检测和重发D.令 2020-05-26 …
从下列各加粗的词中,分别找出两个意义相同的。A.维扬帅下逐客之令B.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C. 2020-06-16 …
献之邑令,之的意思还有旦而过之的之,令怪之的之,则踉跄逐之的之具体一点我好分辨 2020-06-16 …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此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A.在朝廷必须 2020-06-18 …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很多学校举行了应急疏散演 2020-06-18 …
关于陈涉世家的一道题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令:令辱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固:固以怪之矣而 2020-06-19 …
赏析“一饮一啄无不循天之功,因人之力,思之令人五内感激;至于一桌之上,含哺之恩,共箸之情,乡关之爱 2020-06-26 …
请亲们翻译一下英文词组这是预习作业因为忘记带书万分感谢对...热心命令某人做某事对...的态度采取 2020-07-16 …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信,“言而不行,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 202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