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此句的意思及其评价!!100~200字谢谢

题目详情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此句的意思及其评价!!100~200字谢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就是这么一回事,你自己总结吧。。。 《论语·泰伯》: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注疏: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郑曰:“启,开也。曾子以为受身体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使弟子开衾而视之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孔曰:“言此《诗》者,喻已常戒慎,恐有所毁伤。”)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周曰:“乃今日后,我自知免于患难矣。小子,弟子也。呼之者,欲使听识其言。”) [疏]“曾子”至“小子”。○正义曰:此章言曾子之孝,不敢毁伤也。“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者,启,开也。曾子以为受身体于父母,不敢毁伤,故有疾恐死,召其门弟子,使开衾而视之,以明无毁伤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者,《小雅·小旻篇》文也。战战,恐惧。兢兢,戒慎。临深,恐坠。履薄,恐陷。曾子言此诗者,喻己常戒慎,恐有所毁伤也。“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者,小子,弟子也。言乃今日后,自知免于患难矣。呼弟子者,欲使听识其言也。 集注: 夫,音扶。启,开也。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诗小旻之篇。战战,恐惧。兢兢,戒谨。临渊,恐坠;履冰,恐陷也。曾子以其所保之全示门人,而言其所以保之之难如此;至于将死,而后知其得免于毁伤也。小子,门人也。语毕而又呼之,以致反复丁宁之意,其警之也深矣。程子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君子保其身以没,为终其事也,故曾子以全归为免矣。」尹氏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曾子临终而启手足,为是故也。非有得于道,能如是乎?」范氏曰:「身体犹不可亏也,况亏其行以辱其亲乎?」 按,诸家解“启予足启予手”,多谓此乃令门人弟子视其身体发肤之完好,而幸戒慎终生可以保全身体矣。杨伯峻氏引王念孙《广雅疏证》以启为{晵,日字改作目字}之误,解作视,然至下句仍谓身体幸得保全,从此则可以免于刑戮也。此说颇有扞格之处,想贤如曾子者,一生之戒慎恐惧,岂特为保全身体哉?《泰伯》此章所记乃曾子临没时事(由下章“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云云可推知),与《礼记》所记曾子易箦事正可相互发明。《礼记·檀弓上》: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曾子非大夫而席季孙氏所赠大夫之箦,非礼也。虽病革临没仍不得违礼,故命子弟“举扶而易之”,此或即《论语》所谓“启予足,启予手”,欲门人弟子举其首足以易箦也。其谨于礼法如此。至“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数句,略谓予一生敬慎戒惧(易箦亦其事,非仅为保全发肤身体而言),此后始得免之矣。此乃曾子临终遗言,自道平生行事大节如此,虽临终亦当“得正而毙”,小子须为效法,“死而后已”(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此章或亦遗训欤?)。 附朱熹评易箦事: 易箦结缨,未须论优劣,但看古人谨于礼法,不以生死之变易其所守如此,便使人有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之心,此是紧要处。 又曰:季孙之赐,曾子之受,皆为非礼,或有因仍习俗,尝有是事而未能正耳。但及其疾病不可以变之时,一闻人言,而必举扶以易之,则非大贤不能矣。此事切要处,正在此毫厘顷刻之间。(陈澔《礼记集说》引)
看了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两宋时期和西夏,契丹,金签订了哪些条约?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檀渊之盟”?我自己发————————  2020-04-26 …

假如你对老师或父母的批评有意见,认为老师或父母对你的评价不符合事实,此时你应该采取的态度是()A.  2020-05-16 …

有没有意思是说说精明公正,学识渊博的词,有没有意思说精明公正,学识渊博的词,要带有鸿这个字的?  2020-06-22 …

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散缓,熟看有奇  2020-06-2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各小题: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2020-07-28 …

七年级下(必须用课本上的内容回答)1.辽、西夏、金、北宋南宋建立时间、人物、都城.2.怎样评价澶渊  2020-07-28 …

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散缓,熟看有奇句  2020-11-29 …

假如你对老师或父母的批评有意见,认为老师或父母对你的评价不符合事实,此时你应该采取的态度是()A.心  2020-12-01 …

假如你对老师或父母的批评有意见,认为老师或父母对你的评价不符合事实,此时你应该采取的态度是()A、心  2020-12-19 …

归园田居其二中最能表现作者隐忧之情的句子后人在评论陶渊明这首诗时说,“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最能表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