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这三者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乡村社会秩序。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这三者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乡村社会秩序。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上利国家,下益乡民。他们有些人通过读书获得功名,走出乡村,在外为官,但是在他们年老退休之后,选择了回乡养老。他们深受儒家礼仪教化的熏陶,一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即便是退隐在野,也不忘教化乡里,热衷于地方公益事业,如设义田、修水利、办书院、赈灾民等等。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从大体上说来,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管理只到县一级。这就为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使得乡贤对于乡村的治理成为可能。乡贤属于士阶层,其与乡村发生紧密联系当在宋代以后。直到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才开始打破门阀对士阶层的垄断地位,寒门弟子通过考试,也有机会获得“士”的身份,参与国家政治和地方社会的治理。这些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宋代是乡贤发展的重要阶段。钱穆先生就曾说,宋代有一种“自觉的精神”在“士大夫社会中逐渐萌茁”,这种自觉的精神,就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国史大纲》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558页)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就是这种精神的反映。对于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宋人有很多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在庙堂之上才能“治国平天下”呢?答案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同上),无论在朝或在野,对于天下、国家始终不曾忘却。这对于那些退休官员、在野之士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民间社会不仅要以自己的德行感化乡里,而且要参与到地方社会的事务中来,实践儒家提出的理念。

明朝中叶以后,乡绅阶层渐渐形成,主要原因有:其一,退休官员多返回本籍。两汉至唐代,朝廷并没有严格的退休规定,大多数朝廷官员多老死于任上。宋代虽有退休的规定,但当时迁徙的风气未衰,官员多寄养在宫观。到了明代,朝廷规定官员辞官或退休一律给驿还乡。致仕官不得留住京师和任所地,借此防止致仕官与现任内外官相联合勾结。为了奖励官员致仕后还乡,允许用官家专车送返。而且规定,凡南京、北京大臣乞休,经批准后可致仕,如尚年富力强,可令其回原籍调理,等病好以后再度起用。由此可知,明代朝廷对官员致仕后返乡有一定的强制色彩,不过朝廷对返乡的官员予以优待。其二,“学绅”在地方上的累积。明代学校系统完备,士人一般都可在本地官学入学。拥有一定功名和学衔的士人,除非因违反学规、受处分剥夺学籍和功名外,其身份可以一直保持下去。而且,地方上举、监待入仕者多,官缺少,有的等上一二十年也难以得到一个政府官员的职位,生员则绝大部分终身与仕途无缘。除了少数人离乡谋发展之外,大多数人都留在本乡。此外,明清以来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有不少乡绅投身于商业活动,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士绅经商的风气,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徽州,清代徽州人许承尧在其著作《歙事闲谭》中指出:“商居四民之末,徽殊不然。歙之业鹾于淮南北者,多缙绅巨族。其以急公议叙入仕者固多,而读书登第,入词垣跻朊仕者,更未易仆数。且名贤才士往往出于其间,则固商而兼士矣。”“急公议叙入仕者”即指通过捐纳和捐输等非正途而获得“绅”之身份的人,这也是乡绅产生的重要途径。

(摘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

4.下列关于乡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在外为官的乡贤,在年老退休返乡之后,施行乡民教化,积极参与地方事务,维护乡村社会的秩序。

B.乡贤属于士阶层,其与乡村发生联系当在先秦以后。

C.乡贤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具有社会责任感,他们作为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中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乡绅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大体上说来,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使得乡贤对于乡村的治理成为可能。

B.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

C.宋代“自觉的精神”就是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内容的反映。

D.宋人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思考对于那些退休官员、在野之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以德行感化,还要参与地方事务,实践儒家理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地方上举、监待入仕者多,官缺少,员则绝大部分终身与仕途无缘造成了“学绅”在地方上的累积。

B.到了明代,严格规定因年老或衰病而辞去职务的官员不得留住京师和任所地,有一定的强制色彩。

C.为了奖励官员致仕后还乡,如尚年富力强,可令其回原籍调理,等病好以后再度起用。

D.明清时期不少乡绅投入商业活动,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士绅经商的风气,“急公议叙入仕者”是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4.D

5.C

6.C

【解析】

4.

试题分析:D项错误,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指的是乡贤而不是乡绅,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C项错误,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代“自觉的精神”的反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C项错误,如尚年富力强,可令其回原籍调理,等病好以后再度起用是南京、北京大臣乞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带"清"字的词语后面填词,使他们能恰当搭配清纯可爱 清风( ) 清洁( ) 清静( ) 清晰(  2020-05-16 …

在带"清"字的词语后面填词,使它们能恰当地搭配.清纯( ) 清风( ) 清洁( ) 清静( ) 清  2020-05-16 …

根据下面这组材料,写出“清明”中“清”字的意思。①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清”的解释是:“朖(通“朗  2020-05-16 …

清朝官员胡中藻,因所作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被乾隆皇帝斥为“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  2020-06-16 …

“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以“峻”字状,以“|荣”字状-------,以“  2020-07-03 …

用几个由"清"字组成的词语写话(最好是“清静、清新、清澈、清脆、清香”的词语.)  2020-07-0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常秩传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著称。  2020-07-08 …

清代绅德潜有一首诗写道:"野宿随寒雁,辞家第一宵.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这首诗题目和唐朝()的<  2020-11-24 …

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清”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纯净没有杂质的;②寂静;③明白;④整理。(1)  2020-11-28 …

验光时,测视力表,需要完全看清字母E还是只要看清方向即可?因打算做近视手术,所以去医院检查,并验光.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