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什么?

题目详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王之涣《登鹳雀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唐代诗人.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5.千里目:眼界宽阔.
6.更:再.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诗意〗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看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流年未亡,夏日已尽,种花人变为看花人,看花人变为葬花人”,请问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作者想表达的是.  2020-05-13 …

南极地区气候干燥,素有“白色沙漠”之称,为什么还会有2000多米的巨厚冰层?尽量简单一些  2020-06-15 …

文言文《献曲求诗》里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什么的,尽量全.原文: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  2020-06-21 …

有一坛酒,3人六天喝完,5人4天喝完,一个人几天喝完有一漏酒坛装有一坛酒,三人共饮六日可尽,五人共  2020-06-24 …

成语,猜动物.对对子黄——欲更日河穷依入千一山海层尽流目楼用动物来比喻人(不用成语)立场不稳见风使  2020-07-24 …

填问题:成语,猜动物。对对子黄——欲更日河穷依入千一山海层尽流目楼用动物来比喻人(不用成语)立场不  2020-07-24 …

请把中的每一字拓展成成语()白()()()黄()()()欲()()()更()()()日()()()  2020-07-26 …

怎么支的呀?我只知道开始引标高到支模那层,然后搭架子,9米,接下来的程序是什么呀?还有看木工是先支  2020-07-28 …

语文“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这  2020-12-03 …

当阅尽人间繁华,一日看尽长安花.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当阅尽人间繁华,一日看尽长安花.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