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⑤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鲁恭为中牢 ① 令,重德化 ② ,不任刑罚。袁安 ③ 闻之,疑其不实,阴 ④ 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 ⑤ 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⑤雉(zhì):野鸡。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阴 使 人往视之( ) ②欲 察 君之政也( ) 小题2: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2分) 小题3: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①派;或“派遣”;或“命令”;或“让”;或“叫”②考察;或“考证”;或“探察”;或“了解” 小题1:围绕“袁安听说鲁恭以德化民,对百姓不用刑罚,对此深表怀疑”回答。(或“探察鲁恭重德化,不用刑罚的情况是否属实”;或“考察鲁恭的政绩”) 小题1:围绕“看到(儿童不捕幼雉)当地有‘三异’(蝗不犯境、爱及鸟兽、儿童有仁心)现象;地方百姓善良、民风淳朴、社会风气良好;鲁恭不用刑罚,用道德教化百姓效果明显;考察目的已达到”回答。 |
本题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考查,涉及到词语的解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词语的解释要结合语境,并考虑其在课内文言文中的常规用法,只要联想到课内的文言文知识即可,考查的是文言知识的积累。小题2要注意短文的首句,小题3要注意短文的最后一句中人物的语言。 译文: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尹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便让自己的下属到中牟县去视察。派去的人跟随鲁恭到田间视察过程中,来到一棵桑树下休息。 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野鸡,在他们旁边落下,野鸡旁还有一个小孩。肥亲问那个小孩:“你为甚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这个季节正是野鸡培育它们的鸡雏的时候,抓了它,小鸡们就没法活了。” 派去的人听了,对鲁恭说:“我此次前来,是来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教化的恩泽施之于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这就够了,我不在这里久留了,我在这里久留,只能起到打扰贤者的作用。”说完就回去向袁安汇报去了。 |
看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求中译英一下句子,因为电话呢方听不懂中文我有一些问题,我想挑战一下你们店里的汉堡,如果我一个人挑战 2020-04-27 …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这句话前后不矛盾吗?前面说圣人不应 2020-05-22 …
君子之于世也,可随俗者随,不必苟异;不可随俗者不随,亦不苟同 2020-06-13 …
会文言文的来`就解释下一句话```“故君子之于世也,可随俗者随,不必苟异;不可随俗者不随,亦不苟同 2020-06-23 …
可逆反应2HI(g)?H2(g)+I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下列4项中某项不随时间变化时,才能说 2020-10-3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不随运动状态而改变,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也不随 2020-11-04 …
顺便的爱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品读下面第12段中的两句话,然后做题.(1) 2020-11-24 …
下列结论中符合经典时空观的是()A.空间距离随参考系的改变而改变B.时间间隔不随参考系的改变而改变C 2020-12-23 …
下列结论不符合经典时空观的是:a.空间距离不随参考系的变化而变化b.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020-12-23 …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都是一个数值,它们不随试验结果而变化③离散型随机变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