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清平乐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1)分析上片中意象“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分析上片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
(2)请简要赏析“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这一结句的妙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可先答出古代“鸿雁”“鱼”的意象作用,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本词中的作用.由“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可知,女主人公的情感因鸿雁、鱼无法驱遣,难以寄托自己的情思,突出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之情.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抓住“斜阳”“西楼”“遥山”“绿波”等主要景物,展开联想.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作答.佳人已经不知身在何处,而那曾经照映过佳人倩影的绿水,却依旧缓缓地向东流去.那无限的相思,也随着绿水一起悠悠东流.由红笺、斜阳、远山、帘钩,再到绿水,这一系列看似相对静止的景物中,构成了一幅表面上平静、舒缓,深层里蕴含着感情浪涛的图卷,令人回味不已.

答案:
(1)(3分)古人认为“鸿雁”“鱼”可以代人传递书信.可主人公却因“鸿雁”在云中,“鱼”在水中无法驱遣,表现主人公音讯难通的惆怅之情.
(2)(3分)结句化用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物是人非之感;用“绿波”“东流”象征别离的惆怅和感情的悠长;以抒情之笔写景,点出相思之情,颇具情韵.

译文:
精美的红格信笺写满密密小字,说的都是我平生对你的爱慕之情.鸿雁飞翔云端且鱼儿游戏水里,这番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在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遥远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桃花般的人面不知道何处去了,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赏析:
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词的上片抒情.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纸,可用来题诗、写信.词里的主人公便用这种纸,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相慕相爱之意.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知音.
三、四两句抒发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古人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遣.“遥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转折.
结句化用自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同时又赋予它新意.佳人已经不知身在何处,而那曾经照映过佳人倩影的绿水,却依旧缓缓地向东流去.那无限的相思,也随着绿水一起悠悠东流.由红笺、斜阳、远山、帘钩,再到绿水,这一系列看似相对静止的景物中,构成了一幅表面上平静、舒缓,深层里蕴含着感情浪涛的图卷,令人回味不已.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