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吕蒙正不记人过》一文,完成下列各题。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①,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②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③怒,令
题目详情
阅读《吕蒙正不记人过》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①,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②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③怒,令诘④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注释】①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②佯:假装,佯装。③同列:同事。④诘:询问。⑤穷问:彻底追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是小子亦参政耶___
②佯为不闻而过之___
③蒙正遽止之___
④人皆服其量___
(2)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例句:蒙正遽止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吕 蒙 正 相 公 不 喜 记 人 过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
译文: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译文:___
(5)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①,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②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③怒,令诘④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注释】①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②佯:假装,佯装。③同列:同事。④诘:询问。⑤穷问:彻底追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是小子亦参政耶___
②佯为不闻而过之___
③蒙正遽止之___
④人皆服其量___
(2)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例句:蒙正遽止之
A.是吾剑之所从坠 | B.至之市 |
C.春冬之时 | D. 学而时习之 |
吕 蒙 正 相 公 不 喜 记 人 过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
译文: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译文:___
(5)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是:这.
②句意为: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闻:听到.
③句意为:吕蒙正急忙制止.遽:立刻,匆忙.
④句意为:当时在场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服:佩服.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例句: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之:代词,他.
A句意为::这里是我的剑掉落的地方.之:助词,的;
B句意为::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时候.之:动词,到;
C句意为::到了春冬季节交换的时候.助词,的.与例句不同;
D句意为::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之:代词,它.
故选:D.
(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吕蒙正相公”、“不喜记”和“人过”分别是主谓宾关系,它们间要停顿,故句子划为: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一:一旦;复:再.句意为: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
②句重点词语有:虽:即使;奔:飞奔的马.句意为: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及从中获得的启示.作答时应尊重原文,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文中吕蒙正宰相对别人的侮蔑性言辞“佯为不闻而过之”,并且,当同事“令诘其官位姓名”时,他仍然认为“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品格:赞扬了吕蒙正不记人过(宽容大度)的品格.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答案:
(1)①这;②听到;③立即;④佩服.
(2)D
(3)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4)①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
②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5)赞扬了吕蒙正不记人过(宽容大度)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①句意为: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是:这.
②句意为: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闻:听到.
③句意为:吕蒙正急忙制止.遽:立刻,匆忙.
④句意为:当时在场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服:佩服.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例句: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之:代词,他.
A句意为::这里是我的剑掉落的地方.之:助词,的;
B句意为::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时候.之:动词,到;
C句意为::到了春冬季节交换的时候.助词,的.与例句不同;
D句意为::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之:代词,它.
故选:D.
(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吕蒙正相公”、“不喜记”和“人过”分别是主谓宾关系,它们间要停顿,故句子划为: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一:一旦;复:再.句意为: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
②句重点词语有:虽:即使;奔:飞奔的马.句意为: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及从中获得的启示.作答时应尊重原文,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文中吕蒙正宰相对别人的侮蔑性言辞“佯为不闻而过之”,并且,当同事“令诘其官位姓名”时,他仍然认为“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品格:赞扬了吕蒙正不记人过(宽容大度)的品格.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答案:
(1)①这;②听到;③立即;④佩服.
(2)D
(3)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4)①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
②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5)赞扬了吕蒙正不记人过(宽容大度)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看了 阅读《吕蒙正不记人过》一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7分)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 2020-05-13 …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 2020-05-13 …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 2020-05-13 …
关于初中语文第2课背影的.熟悉的进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 2020-05-13 …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B.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 2020-05-13 …
谁会这道题: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 2020-05-13 …
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2020-05-13 …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正解的一项是()(2分)A.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格眼光,就 2020-05-13 …
材料一: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是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 2020-06-13 …
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从不回避有争议的话题,“只交锋,不争吵”、“只服从真理”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 2020-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