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空这一字的由来以及空这个字的多种含义是什么?

题目详情
空这一字的由来以及空这个字的多种含义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kōng
  【形】
  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empty;hollow〗
  空,空虚.——《广韵》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诗·小雅·大东》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水经注·江水》
  仓禀实而囹圄空.——《管子·五辅》
  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送将军登空堡上.——明·魏禧《大铁椎传》
  独卧空室之中.——汉·王充《论衡·订鬼篇》
  而或长烟一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空衔(有官衔无实职或俸禄);空脑子(心中无盘算,没有头脑之意);空花阳焰(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空花:虚幻之花.阳焰:日光中浮动的烟尘)
  罄尽;空其所有.引申为没有〖exhausted〗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空户(做空头生意的人);空竭(罄尽);空尽(竭尽;凋敝);空臆(讲尽心里的话)
  广阔;空旷〖open;spacious〗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左思《咏史》
  又如:空江(浩瀚寂静的江面);空落(偏僻;空旷);空霄(天空;云霄);空杳(空旷深远);空场(空旷的场地);空落落(空旷冷落貌)
  岑寂;幽静〖quiet;still〗.如:空宇(幽寂的居室);空峡(寂静的山谷);空悄(幽寂)
  明净无挂碍〖clear;hollow;void〗.如:空晴(明澈无碍之境);空意(清虚的心境);空洒洒(形容胸怀洒脱,毫无牵挂)
  空洞而不实际;空泛;虚构〖fictitious;fabricated〗
  以空言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清·黄宗羲《原君》
  此非空言也.——《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空构(虚构;杜撰);空语(虚构的话,只说不做的话);空玄(幻想);空门面(虚有其表);空梦(幻梦);空设(虚置);空声(虚名)
佛教教义
【空】梵文 ��ūnya(形容词),��ūnyatā(名词),音译舜若或舜若多.佛教各时期、各派别对空的解释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普通概念.部派佛教时期,这一概念成为当时争论的重点之一.大乘佛教时期,尤其是般若经系统的大乘思想则进而以空为其理论基础.
  从所否定的对象来说,空可分“我空”、“法空”两种.我空,即认为一切有情都是由各个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断流转生灭,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体——我,这是小乘佛教的观点;法空,则认为一切事物都依赖于一定的因缘或条件才能存在,本身没有任何质的规定性,但法空并非虚无,它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实在,称为“妙有”,这主要是大乘中观派阐明的观点.
  从论证的方式来说,空可分“分析空”、“当体空”两种.分析空即从统一之可分解为若干部分或因素上,从事物的生灭变化上,说明事物的不实在和不自在,这主要是小乘所采用的方法;当体空则认为一切事物无须分解,只要用空的理法去观察,就可以明白它本身就是空的,这主要是大乘所采用的方法.
  从是否终极真理来说,大乘又把空分成“但空”、“不但空”两种.把空当作绝对的虚无,认识不到它实际是有的一种存在形式,即一种妙有,就是但空,也叫“恶取空”;反之,如能认识到事物不但有空的一面,还有不空的一面,认识到空不遣有,有不离空,空中摄有,有内存空,这就是不但空,也叫中道.
  从上述几种对空的基本解释出发,佛教各派还推衍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二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十九空、二十空等.其中以《大品般若》、《大智度论》所说的十八空影响较大.(方广锠)
  空色:指视觉感知现象——无色与有色(晴空和彩虹,白色和彩色),即对事物认知的辩证统一观念——空中摄有,有内存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和中国的阴阳辩证学说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