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过陈琳①墓温庭筠②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③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陈琳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③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1)结合全诗,品析颔联中“怜君”二字蕴含的意味。
(2)颈联有什么艺术特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层.回答本题,注意结合诗句,“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词客,指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有才的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诗句中蕴含着极沉痛的感情.一个杰出的人才,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被当世抛弃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因此,“应”字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本题据此回答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描绘了一幅荒凉寥落的景象.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冷落萧条;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操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了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前句寄托诗人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了当代的不重人才;后句是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整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颔联紧承次句,“君”、“我”对举夹写,是全篇托寓的重笔.(1分)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下句“霸才”,犹盖世超群之才,是诗人自指.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应该说是“霸才有主”了.而诗人自己的际遇,则与陈琳相反,“霸才无主”四字正是自己境遇的写照.(3分)诗人爱慕陈琳能够得到曹操赏识,实际上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满腹才学无人赏识(1分).
(2)艺术手法:①颈联借景抒情.诗人借荒凉萧索之景,表达内心的寂寥郁愤.(2分)②
颈联前后句写景虚实结合.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冷落萧条;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操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了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2分)表达情思: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2分)

译文:
我曾在史书上拜读过您留下的诗文,今天在飘流蓬转中又经过这座土坟.假如您这词人在天有灵应当了解我,有经世之才而无主依托开始倾慕您.墓前的石麒麟已经被萋萋荒草埋没,魏武帝的铜雀台一片荒凉对着暮云.请别怪我临风凭吊而倍感悲伤惆怅,我也想要效仿先贤携带书剑去从军.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古代史书常引录一些有关军国大计的著名文章,这类大手笔,往往成为文家名垂青史的重要凭借.“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第二句正面点题.“今日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而这种感慨又是紧密联系着陈琳这位前贤来抒写的.不妨说,这是对全篇主旨和构思的一个提示.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颔联紧承次句,“君”、“我”对举夹写,是全篇托寓的重笔.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纪昀评道:“‘应’字极兀傲.”这是很有见地的.但却忽略了另一更重要的方面,这就是诗句中所蕴含的极沉痛的感情.诗人在一首书怀的长诗中曾慨叹道:“有气干牛斗,无人辨辘轳(即鹿卢,一种宝剑).”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柄气冲斗牛而被沉埋的宝剑,不为世人所知.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见弃于当时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因此,“应”字便不单是自负,而且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下句“霸才”,是诗人自指.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应该说是“霸才有主”了.而诗人自己的际遇,则与陈琳相反,“霸才无主”四字正是自己境遇的写照.“始怜君”的“怜”,是怜慕、欣羡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对比:陈琳的“霸才有主”和自己的“霸才无主”的对比.正因为这样,才对陈琳的际遇特别欣羡.这时,流露了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腹联分承三、四句,从“墓”字生意.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由于缅怀陈琳,便进而联想到重用陈琳的曹操,想象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这不仅是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的时代的消逝.而诗人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也就在不言中了.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想到这里,不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这一结,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来了.
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不下李商隐咏史佳作.就咏怀古迹一体看,不妨视为杜甫此类作品的嫡传.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