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Ⅰ组:未加河豚毒素;Ⅱ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III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m
题目详情
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Ⅰ组:未加河豚毒素;Ⅱ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III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I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内比膜外电位___(填“高”或“低”)70mV.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 的方式释放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从II、III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___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 作用.
(3)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___形成痛觉.

(1)第I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内比膜外电位___(填“高”或“低”)70mV.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 的方式释放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从II、III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___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 作用.
(3)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___形成痛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Ⅰ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膜内比膜外电位高70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阻遏了Na+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
(3)感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为减弱疼痛.
故答案为:
(1)高 胞吐(外排)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或糖蛋白
(2)Na+ 抑制
(3)大脑皮层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阻遏了Na+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
(3)感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为减弱疼痛.
故答案为:
(1)高 胞吐(外排)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或糖蛋白
(2)Na+ 抑制
(3)大脑皮层
看了 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动物界是否真的存在反哺现象?中国古代有乌鸦反哺的说法,但似乎不大可信.一般鸟类如果非候鸟往往会在幼鸟 2020-03-30 …
在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鸟类中都不存在独眼动物.请问第二次眼睛的作用什么?矫正视觉误差?还是 2020-03-30 …
公鸡的求偶行为,蜜蜂的采蜜、鸟类的迁徙,母猩猩哺乳,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等行为的产生,生理基础 2020-06-16 …
辨析题:动物能哺育幼仔,教会幼仔捕食,因此在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动物能哺育幼仔,教会幼仔捕食,因此在 2020-06-16 …
既然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类动物血液中,那么非哺乳类动物如何阻止伤口出血? 2020-06-29 …
如图为哺乳动物卵巢、卵泡和卵子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卵子的发生是在雌性动物的中完成的,哺乳动 2020-11-02 …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卵子的发生说法不正确的是()A.卵子的发生是在雌性动物的卵巢内完成的B.减数第一次分 2020-11-02 …
为什么新西兰会出现现在这种动物资源状况除鸟类和蝙蝠,在新西兰几乎没有土著的陆地脊椎动物。其动物区系包 2020-11-11 …
图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据图回答:(1)该图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传导.( 2020-12-01 …
如图为哺乳动物卵巢、卵泡和卵子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卵子的发生是在雌性动物的中完成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