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19.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请以颔联为例,说说此联写景的特点与作用。(4分)
20.诗的前两联环境描写与后两联诗人的心情构成强烈反差,请作简要赏析。(4分)
19.
写景特点: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虚实结合。(答两点即可,一点1分)
作用:①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②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答对一点1分)
20.
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也可)(1分):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2分)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诗人自己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痛苦。(1分)
【解析】
19.
试题分析: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公元839年(开成四年)春所题写的诗作。该诗表达了诗人与好友裴坦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好友美好前程的祝愿。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主要采用了以乐景衬悲情的写作手法,从而非常形象地展露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颔联两句“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展示了两幅美景。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一写虚景,一写实景,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手法是十分高妙的。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试题分析:
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诗人自己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花鸟画中有一种“背衬”的技法,就是在画绢的背面著上洁白的铅粉,使正面花卉的色彩越发娇艳动人。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人类在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的行为造成的直接影响是()①草地严重退化②水土流失加剧③全球气候 2020-05-13 …
我国西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读图,我国四大牧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0-06-0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交融,下列事例没有体现民族交融的 2020-06-09 …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 2020-06-20 …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漠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根据歌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 2020-07-04 …
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灌溉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和黄河水B.有我国最 2020-07-11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一诗,读来眼前就会出一 2020-07-22 …
40多年来,草原医生王万青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 2020-12-20 …
“天山南北好牧场,葡萄瓜果甜又甜…戈壁沙漠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根据歌词回答22-24题.22. 2020-12-29 …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推动了免疫学和畜牧业的发展.(1)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借助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其过程中与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