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一)贞元十一年,获与郑师俭遇,郑歔欷言曰:“橡章之回,次南阳大泽。见一贫翁乘驴,驴甚瘠;一丈夫肩负杂物,可三十觔①;妻抱半岁婴孩,童稚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贞元十一年,获与郑师俭遇,郑歔欷言曰:“橡章之回,次南阳大泽。见一贫翁乘驴,驴甚瘠;一丈夫肩负杂物,可三十觔①;妻抱半岁婴孩,童稚驱行两人。山路初尽,始行陂泽。属久霖雨,泥水深,老翁瘠驴往往颠踣。丈夫____翁之子也,每见驴倒,掷其负,若泥若水无顾惜,扶抱洗拭,泪辄盈目。倒既数,悲不自胜,遂以所负置诸驴,而负其父。平田积雨,潦淖到胫。不至店舍,竟无憩歇。父在子上殊自安畅子在父下亦尽欢心父与子笑子与父笑如同乘高车连辔逸骑,怡怡____,欣欣焉。爱其事父母能竭其力也,又痛自欲竭力,已无其所。赠绢一疋,令与驴博驴,代以载父。其人将求驴者三店,知欲分路,却其绢曰:‘无驴可博,愿复本绢。’始嘉其孝,又贵以忠,为度一绢博驴未就,更与一绢,自此东西。”
某以如其人所行,是难能也,是亦皇唐纯孝一人焉。论曰:负父信孝矣,而赠绢非孝欤?“唯 其有之,是以似之”②.郑与南阳孝子偕孝矣。
([唐]欧阳詹《南阳孝子传》,有刪改)[注]①觔:同“斤”②“唯其有之,是以似之”:语出《诗经•小雅•裳裳者华》。
(二) 郑孝子立本,父相德,坐事戍西域。立本稍长,知痛哭,废寝食。及年十八,辞母寻父。母初止之,不听,临行哭而戒之曰,“汝父左手小指缺一节,中有横纹,幸而相见,以此为验也。”历半年,行抵库车,查军籍无父名。未知所往。会军将高魁元,闻立本操中土音,问之,具以告。魁元惊曰:“汝父我友也。曩昔戍绥来县。” 由是历蒙古塔,至乌鲁木齐,急奔绥来县访问,则父已病殁数年矣。立本长号过市,恸不欲生,濒死者再。他日启墓,门人悉会。祭毕开棺,体肤悉化,惟左手独存,缺指横纹宛然,远近骇异,以为天留只手,以待孝子辨认也。立本益哀哭不能止。众上其事于都统,沿途具夫役,给驿马,护孝子负骨____归。
(选自《名人轶事》,有刪改)(三) 孝子吴姓,忘____名。少孤,喑哑不能言。一日,正担水入肆门,适恩宰梅公子盛服至,误泼水溅公子服,怒且叱,肆中执事人,急趋至,拱谢曰:“公子莫怒,此吴家哑孝子也。”公子惊询其事迹,转怒为喜,假青蚨五竿赠之。孝子坚却不敢受,执事人举无名指示之。盖凡哑指均以无名指为母耳。孝子见之,知公子怜伊有老母,始伏地稽首拜,呀呀指天地,感激非常。担水讫,荷钱归,甫近村,见母正倚闾,遽欢喜呼啸,泥滑,几倾倒。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口呀呀指划,唔不能道一字。母恐其因贫,误行窃,遍问邻右,亦不知其所由来。叱使膝立,怒曰:“吾宁有残疾担水子,不愿有邪心穿窬子也!”自扶仗诣质库,遍问执事人,始知实是公子持赠。始诵佛而回。顾往返虽五里,然究因老病,步履迟滞,半日始归村。视孝子犹跪地,不敢动。
(选自《夜雨秋灯录》卷一,有刪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①丈夫____翁之子也 ②怡怡____,欣欣焉
③护孝子负骨____归 ④孝子吴姓,忘____名
A. 则焉以其
B. 者然以其
C. 则然而之
D. 者焉而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___
A.父在子上/殊自安畅/子在父下/亦尽欢心/父与子笑/子与父笑/如同乘高车/连辔逸骑。
B.父在/子上殊/自安畅/子在父下/亦尽欢心/父与子笑/子与父笑/如同乘髙车/连辔逸骑。
C.父在/子上殊/自安畅/子在父下/亦尽欢心/父与/子笑/子与/父笑/如同乘高车/连辔逸骑。
D.父在子上/殊自安畅/子在父下/亦尽欢心/父与/子笑/子与/父笑/如同乘高车/连辔逸骑。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出孝子们“纯孝”的一组是___
①遂以所负置诸驴,而负其父②无驴可博,愿复本绢
③知痛哭,废寝食④立本长号过市,恸不欲生
⑤孝子口呀呀指划⑥自扶仗诣质库
A. ①③④B. ①③⑥C. ②③⑤D.②④⑤
(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孝子郑师俭在南阳遇到一个孝子,主动帮助他,把一匹絹布赠送给他,让他用驴和绢布去换取健壮的驴。
B.郑相德因为犯事被发配西域戍边,曾到绥来县戍守,最终死在那里。
C.郑师俭千里寻父,最终得以在绥来县找到父亲骸骨。人们把这件事上报给都统,沿路给他准备仆夫,供给驿马,保护他背着骨灰回家。
D.吴孝子是个哑巴,从小丧父,侍奉母亲很孝顺,得到乡里的认可。挑水时溅到梅公子身上; 梅公子得知他是孝子后,不但没有惩罚他,还赏给他钱。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嘉其孝,又贵以忠。
②幸而相见,以此为验也。
③顾往返虽五里,然究因老病,步履迟滞,半日始归村。
(一) 贞元十一年,获与郑师俭遇,郑歔欷言曰:“橡章之回,次南阳大泽。见一贫翁乘驴,驴甚瘠;一丈夫肩负杂物,可三十觔①;妻抱半岁婴孩,童稚驱行两人。山路初尽,始行陂泽。属久霖雨,泥水深,老翁瘠驴往往颠踣。丈夫____翁之子也,每见驴倒,掷其负,若泥若水无顾惜,扶抱洗拭,泪辄盈目。倒既数,悲不自胜,遂以所负置诸驴,而负其父。平田积雨,潦淖到胫。不至店舍,竟无憩歇。父在子上殊自安畅子在父下亦尽欢心父与子笑子与父笑如同乘高车连辔逸骑,怡怡____,欣欣焉。爱其事父母能竭其力也,又痛自欲竭力,已无其所。赠绢一疋,令与驴博驴,代以载父。其人将求驴者三店,知欲分路,却其绢曰:‘无驴可博,愿复本绢。’始嘉其孝,又贵以忠,为度一绢博驴未就,更与一绢,自此东西。”
某以如其人所行,是难能也,是亦皇唐纯孝一人焉。论曰:负父信孝矣,而赠绢非孝欤?“唯 其有之,是以似之”②.郑与南阳孝子偕孝矣。
([唐]欧阳詹《南阳孝子传》,有刪改)[注]①觔:同“斤”②“唯其有之,是以似之”:语出《诗经•小雅•裳裳者华》。
(二) 郑孝子立本,父相德,坐事戍西域。立本稍长,知痛哭,废寝食。及年十八,辞母寻父。母初止之,不听,临行哭而戒之曰,“汝父左手小指缺一节,中有横纹,幸而相见,以此为验也。”历半年,行抵库车,查军籍无父名。未知所往。会军将高魁元,闻立本操中土音,问之,具以告。魁元惊曰:“汝父我友也。曩昔戍绥来县。” 由是历蒙古塔,至乌鲁木齐,急奔绥来县访问,则父已病殁数年矣。立本长号过市,恸不欲生,濒死者再。他日启墓,门人悉会。祭毕开棺,体肤悉化,惟左手独存,缺指横纹宛然,远近骇异,以为天留只手,以待孝子辨认也。立本益哀哭不能止。众上其事于都统,沿途具夫役,给驿马,护孝子负骨____归。
(选自《名人轶事》,有刪改)(三) 孝子吴姓,忘____名。少孤,喑哑不能言。一日,正担水入肆门,适恩宰梅公子盛服至,误泼水溅公子服,怒且叱,肆中执事人,急趋至,拱谢曰:“公子莫怒,此吴家哑孝子也。”公子惊询其事迹,转怒为喜,假青蚨五竿赠之。孝子坚却不敢受,执事人举无名指示之。盖凡哑指均以无名指为母耳。孝子见之,知公子怜伊有老母,始伏地稽首拜,呀呀指天地,感激非常。担水讫,荷钱归,甫近村,见母正倚闾,遽欢喜呼啸,泥滑,几倾倒。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口呀呀指划,唔不能道一字。母恐其因贫,误行窃,遍问邻右,亦不知其所由来。叱使膝立,怒曰:“吾宁有残疾担水子,不愿有邪心穿窬子也!”自扶仗诣质库,遍问执事人,始知实是公子持赠。始诵佛而回。顾往返虽五里,然究因老病,步履迟滞,半日始归村。视孝子犹跪地,不敢动。
(选自《夜雨秋灯录》卷一,有刪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令与驴博驴,代以载父 | 博:交换 |
B.更与一绢,自此东西 | 东西:各奔东西 |
C.立本稍长,知痛哭 | 稍:渐渐 |
D.肆中执事人急趋至,拱谢曰 | 谢:道谢 |
①丈夫____翁之子也 ②怡怡____,欣欣焉
③护孝子负骨____归 ④孝子吴姓,忘____名
A. 则焉以其
B. 者然以其
C. 则然而之
D. 者焉而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___
A.父在子上/殊自安畅/子在父下/亦尽欢心/父与子笑/子与父笑/如同乘高车/连辔逸骑。
B.父在/子上殊/自安畅/子在父下/亦尽欢心/父与子笑/子与父笑/如同乘髙车/连辔逸骑。
C.父在/子上殊/自安畅/子在父下/亦尽欢心/父与/子笑/子与/父笑/如同乘高车/连辔逸骑。
D.父在子上/殊自安畅/子在父下/亦尽欢心/父与/子笑/子与/父笑/如同乘高车/连辔逸骑。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出孝子们“纯孝”的一组是___
①遂以所负置诸驴,而负其父②无驴可博,愿复本绢
③知痛哭,废寝食④立本长号过市,恸不欲生
⑤孝子口呀呀指划⑥自扶仗诣质库
A. ①③④B. ①③⑥C. ②③⑤D.②④⑤
(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孝子郑师俭在南阳遇到一个孝子,主动帮助他,把一匹絹布赠送给他,让他用驴和绢布去换取健壮的驴。
B.郑相德因为犯事被发配西域戍边,曾到绥来县戍守,最终死在那里。
C.郑师俭千里寻父,最终得以在绥来县找到父亲骸骨。人们把这件事上报给都统,沿路给他准备仆夫,供给驿马,保护他背着骨灰回家。
D.吴孝子是个哑巴,从小丧父,侍奉母亲很孝顺,得到乡里的认可。挑水时溅到梅公子身上; 梅公子得知他是孝子后,不但没有惩罚他,还赏给他钱。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嘉其孝,又贵以忠。
②幸而相见,以此为验也。
③顾往返虽五里,然究因老病,步履迟滞,半日始归村。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 当铺里管事的人听到,赶紧走过来,拱手给公子赔礼.谢:道歉.
(2)A ①为判断句,用“则”或“者”都可以,但是用“者”后面应加“逗号”,为“…者,…也”,原文没有逗号,因此,选用“则”,排除B、D;②中根据后文“欣欣焉”可知选用“焉”,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排除C;③用“以”或“而”都可以,两者都有“表修饰的作用”;④的意思是“忘记了他的名字”,应该用“其”.
(3)A “在…上”为固定结构,中间不可断句,排除B、C;“与”为连词连接的“父”和“子”,排除D.句子翻译为:父亲在儿子背上,非常得自在、安心、舒畅;儿子在父亲下面,也很快乐.父亲和儿子一起开心地笑,如同乘坐着大车,缰绳相连,安闲地骑着.
(4)A ②表现其忠厚;⑤写其动作,与“孝”无关;⑥写的是哑巴的母亲.
(5)C 概括不全面,根据选项的内容,“这件事”是指“郑师俭千里寻父,最终得以在绥来县找到父亲骸骨”,原文为“祭毕开棺,体肤悉化,惟左手独存,缺指横纹宛然,远近骇异,以为天留只手,以待孝子辨认也.立本益哀哭不能止”.
(6)①嘉:褒扬;贵:以…为贵,看重;贵以忠:介词结构后置.句子翻译为:我刚开始褒扬他孝顺,后来有因为他忠厚而看重他.
②幸:幸运;相:代词,他;以…为:把…作为.句子翻译为:你如果幸运能见到他,用这个特征作为验证.
③顾:只是;虽:虽然;始:才.句子翻译为:只是虽然村子和镇上相去不过五里路,但因为她年老体衰,走不动路,结果走了半天才走回到村里.
答案:
(1)D
(2)A
(3)A
(4)A
(5)C
(6)①我刚开始褒扬他孝顺,后来有因为他忠厚而看重他.
②你如果幸运能见到他,用这个特征作为验证.
③只是虽然村子和镇上相去不过五里路,但因为她年老体衰,走不动路,结果走了半天才走回到村里.
参考译文:
(一)贞元十一年,我得到了和郑师俭相遇的机会.郑师俭抽噎着说:“从豫章回来之后,停留在南阳大湖.看见一个贫穷的老人乘着驴,驴子非常瘦弱;一个男子肩上背着杂物,大约有三十斤;他的妻子抱着半岁的婴儿,还有两个孩子跟随着.山路刚走完,就又开始走湖泽(水路).当时正值长时间的下雨,泥水很深,老人和瘦弱的驴常常会跌倒.男子是老人的儿子,每次看见驴跌倒,就扔下他背着的东西,即便是泥、是水,他都毫无顾惜,扶持着、怀抱着父亲,替他洗洗、擦擦,满眼泪水.(每当父亲和驴)屡次跌倒,他就忍不住悲伤,于是他把所背的东西放在驴身上,然后背着他的父亲.平坦的田地积蓄了很多雨水,泥潭、泥沼漫到了小腿.在没到旅店(之前),竟然没有休息.父亲在儿子背上,非常得自在、安心、舒畅;儿子在父亲下面,也很快乐.父亲和儿子一起开心地笑,如同乘坐着大车,缰绳相连,安闲地骑着,愉快、开心.我欣赏他侍奉父母能够尽心竭力,然而又心痛自己想要尽心竭力,却已经没有可侍奉(的双亲).所以把一匹绢布赠送给他,让他用驴(外加绢布)去换取(健壮)的驴,替代(瘦弱的驴)来载他的父亲.之后那人在三个乡村旅店换取驴(都没有换到),但想到之后要和我分开行走,就不接受我的绢,说:‘我没有驴可以换取,我还是把这匹绢布还给你吧.’我刚开始褒扬他孝顺,后来又觉得他可贵的是尽心竭力(也可理解为忠厚老实),因为我估量着用一匹绢布来换取驴不会成功,便又给这个男子一匹绢布,从此各分东西.”
我认为像他(成年男子)这样的行为,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这是大唐至真至纯的一个大孝子啊!论曰:背着父亲的确是孝子啊,难道赠送绢布的人不是孝子吗?“只因为他有孝心,才能帮助像他那样的人”.(《诗经》中的原文翻译是“只因为他有仁德,才能推举像他的人.”这里是根据本文翻译的.)郑师俭与南阳孝子都是孝子啊!
(二)郑孝子名立本,父亲叫郑相德,因为犯事被发配西域戍边.立本渐渐长大,知道这事后痛哭流涕,不思寝食.等长到十八岁,他就拜别母亲去寻找父亲.母亲一开始阻止他,他不听,临行时母亲哭着告诫他说:“你父亲左手小指缺掉一节,中间有道横纹,你如果幸运能见到他,用这一点去检验.”经过半年,郑立本到达库车,查找军中的登记簿没有父亲名字.郑立本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父亲.恰好高魁元军将听见郑立本说的是中原口音,盘问他,郑立本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高奎元吃惊说:“你父亲是我的朋友.以前在乌鲁木齐的绥来县戍边.”由此他经过蒙古塔,到了乌鲁木齐,赶紧跑到绥来去访察,他的父亲却已经病死多年了.立本放声大哭经过街市,痛不欲生,两次濒临死去.打开坟墓那天,郑相德的学生们全都到了.祭扫完毕打开棺木,郑相德的身体皮肤全都腐烂掉了,只有左手还存在,缺掉的那节手指和指上的横纹还像从前一样,远远近近的人们都十分惊骇诧异,认为是上天有意留下这只手,用来等待孝子的辨认啊.郑立本更加悲哀地哭泣,不能停止.人们把这件事上报给都统,沿路给郑立本准备仆夫,供给驿马,保护他背着骨灰回家.
(三)有个孝子,姓吴,但名字已经忘了,是山东的恩县东邻村人.很小就没了父亲,是个哑巴.有一天,正当他挑着水要进当铺的大门时,正好县丞梅公子穿着很光鲜的衣服走了过来,不小心被他的水溅到了衣服.梅公子非常生气大声责骂他.当铺里管事的人听到,赶紧走过来,拱手给公子赔礼:“公子您别生气,这是吴家的哑巴孝子啊.”公子觉得很奇怪,就问了他的事迹,听完之后转怒为喜,当即问当铺的掌柜暂借 了五挂铜钱送给他.孝子坚决拒绝不肯收下,当铺里管事的人就举起自己的无名指给他看.但凡语言障碍人事都知道无名指代表母亲.孝子看到这样,明白这位公子 是怜悯他家中有老母,这才跪在地上磕头,呀呀着指着天地,感激的样子非同一般.挑 完水,带着钱回家,刚走近村子,就看到母亲靠着墙坐在那里,于是就高高兴兴的大声叫嚷着跑过去.地上很泥泞,他几次跌倒.母亲看到铜钱,很是吃惊,就问从 哪里来的?孝子嘴里呀呀的说着,手拼命比划,可是就讲不清楚.母亲很担心,他是不是因为家里穷,一时糊涂去偷窃啊?问遍了周围邻居,谁也不知道这是从哪里 来的.母亲无奈,就喝叱他跪下,生气的说到:“我宁可有个身残的挑水夫做儿子,不愿意有个心邪的小偷当儿子!”自己拄着拐杖,走到镇上的当铺,问了当铺管 事的,才知道这钱是县丞公子赠送的,这才高高兴兴的念诵着佛号回到村里.虽然村子和镇上相去不过五里路,但因为她年老体衰,走不动路,结果花了大半天才走 回到村里.一看,孝子还跪在原地,丝毫不敢动.
(2)A ①为判断句,用“则”或“者”都可以,但是用“者”后面应加“逗号”,为“…者,…也”,原文没有逗号,因此,选用“则”,排除B、D;②中根据后文“欣欣焉”可知选用“焉”,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排除C;③用“以”或“而”都可以,两者都有“表修饰的作用”;④的意思是“忘记了他的名字”,应该用“其”.
(3)A “在…上”为固定结构,中间不可断句,排除B、C;“与”为连词连接的“父”和“子”,排除D.句子翻译为:父亲在儿子背上,非常得自在、安心、舒畅;儿子在父亲下面,也很快乐.父亲和儿子一起开心地笑,如同乘坐着大车,缰绳相连,安闲地骑着.
(4)A ②表现其忠厚;⑤写其动作,与“孝”无关;⑥写的是哑巴的母亲.
(5)C 概括不全面,根据选项的内容,“这件事”是指“郑师俭千里寻父,最终得以在绥来县找到父亲骸骨”,原文为“祭毕开棺,体肤悉化,惟左手独存,缺指横纹宛然,远近骇异,以为天留只手,以待孝子辨认也.立本益哀哭不能止”.
(6)①嘉:褒扬;贵:以…为贵,看重;贵以忠:介词结构后置.句子翻译为:我刚开始褒扬他孝顺,后来有因为他忠厚而看重他.
②幸:幸运;相:代词,他;以…为:把…作为.句子翻译为:你如果幸运能见到他,用这个特征作为验证.
③顾:只是;虽:虽然;始:才.句子翻译为:只是虽然村子和镇上相去不过五里路,但因为她年老体衰,走不动路,结果走了半天才走回到村里.
答案:
(1)D
(2)A
(3)A
(4)A
(5)C
(6)①我刚开始褒扬他孝顺,后来有因为他忠厚而看重他.
②你如果幸运能见到他,用这个特征作为验证.
③只是虽然村子和镇上相去不过五里路,但因为她年老体衰,走不动路,结果走了半天才走回到村里.
参考译文:
(一)贞元十一年,我得到了和郑师俭相遇的机会.郑师俭抽噎着说:“从豫章回来之后,停留在南阳大湖.看见一个贫穷的老人乘着驴,驴子非常瘦弱;一个男子肩上背着杂物,大约有三十斤;他的妻子抱着半岁的婴儿,还有两个孩子跟随着.山路刚走完,就又开始走湖泽(水路).当时正值长时间的下雨,泥水很深,老人和瘦弱的驴常常会跌倒.男子是老人的儿子,每次看见驴跌倒,就扔下他背着的东西,即便是泥、是水,他都毫无顾惜,扶持着、怀抱着父亲,替他洗洗、擦擦,满眼泪水.(每当父亲和驴)屡次跌倒,他就忍不住悲伤,于是他把所背的东西放在驴身上,然后背着他的父亲.平坦的田地积蓄了很多雨水,泥潭、泥沼漫到了小腿.在没到旅店(之前),竟然没有休息.父亲在儿子背上,非常得自在、安心、舒畅;儿子在父亲下面,也很快乐.父亲和儿子一起开心地笑,如同乘坐着大车,缰绳相连,安闲地骑着,愉快、开心.我欣赏他侍奉父母能够尽心竭力,然而又心痛自己想要尽心竭力,却已经没有可侍奉(的双亲).所以把一匹绢布赠送给他,让他用驴(外加绢布)去换取(健壮)的驴,替代(瘦弱的驴)来载他的父亲.之后那人在三个乡村旅店换取驴(都没有换到),但想到之后要和我分开行走,就不接受我的绢,说:‘我没有驴可以换取,我还是把这匹绢布还给你吧.’我刚开始褒扬他孝顺,后来又觉得他可贵的是尽心竭力(也可理解为忠厚老实),因为我估量着用一匹绢布来换取驴不会成功,便又给这个男子一匹绢布,从此各分东西.”
我认为像他(成年男子)这样的行为,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这是大唐至真至纯的一个大孝子啊!论曰:背着父亲的确是孝子啊,难道赠送绢布的人不是孝子吗?“只因为他有孝心,才能帮助像他那样的人”.(《诗经》中的原文翻译是“只因为他有仁德,才能推举像他的人.”这里是根据本文翻译的.)郑师俭与南阳孝子都是孝子啊!
(二)郑孝子名立本,父亲叫郑相德,因为犯事被发配西域戍边.立本渐渐长大,知道这事后痛哭流涕,不思寝食.等长到十八岁,他就拜别母亲去寻找父亲.母亲一开始阻止他,他不听,临行时母亲哭着告诫他说:“你父亲左手小指缺掉一节,中间有道横纹,你如果幸运能见到他,用这一点去检验.”经过半年,郑立本到达库车,查找军中的登记簿没有父亲名字.郑立本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父亲.恰好高魁元军将听见郑立本说的是中原口音,盘问他,郑立本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高奎元吃惊说:“你父亲是我的朋友.以前在乌鲁木齐的绥来县戍边.”由此他经过蒙古塔,到了乌鲁木齐,赶紧跑到绥来去访察,他的父亲却已经病死多年了.立本放声大哭经过街市,痛不欲生,两次濒临死去.打开坟墓那天,郑相德的学生们全都到了.祭扫完毕打开棺木,郑相德的身体皮肤全都腐烂掉了,只有左手还存在,缺掉的那节手指和指上的横纹还像从前一样,远远近近的人们都十分惊骇诧异,认为是上天有意留下这只手,用来等待孝子的辨认啊.郑立本更加悲哀地哭泣,不能停止.人们把这件事上报给都统,沿路给郑立本准备仆夫,供给驿马,保护他背着骨灰回家.
(三)有个孝子,姓吴,但名字已经忘了,是山东的恩县东邻村人.很小就没了父亲,是个哑巴.有一天,正当他挑着水要进当铺的大门时,正好县丞梅公子穿着很光鲜的衣服走了过来,不小心被他的水溅到了衣服.梅公子非常生气大声责骂他.当铺里管事的人听到,赶紧走过来,拱手给公子赔礼:“公子您别生气,这是吴家的哑巴孝子啊.”公子觉得很奇怪,就问了他的事迹,听完之后转怒为喜,当即问当铺的掌柜暂借 了五挂铜钱送给他.孝子坚决拒绝不肯收下,当铺里管事的人就举起自己的无名指给他看.但凡语言障碍人事都知道无名指代表母亲.孝子看到这样,明白这位公子 是怜悯他家中有老母,这才跪在地上磕头,呀呀着指着天地,感激的样子非同一般.挑 完水,带着钱回家,刚走近村子,就看到母亲靠着墙坐在那里,于是就高高兴兴的大声叫嚷着跑过去.地上很泥泞,他几次跌倒.母亲看到铜钱,很是吃惊,就问从 哪里来的?孝子嘴里呀呀的说着,手拼命比划,可是就讲不清楚.母亲很担心,他是不是因为家里穷,一时糊涂去偷窃啊?问遍了周围邻居,谁也不知道这是从哪里 来的.母亲无奈,就喝叱他跪下,生气的说到:“我宁可有个身残的挑水夫做儿子,不愿意有个心邪的小偷当儿子!”自己拄着拐杖,走到镇上的当铺,问了当铺管 事的,才知道这钱是县丞公子赠送的,这才高高兴兴的念诵着佛号回到村里.虽然村子和镇上相去不过五里路,但因为她年老体衰,走不动路,结果花了大半天才走 回到村里.一看,孝子还跪在原地,丝毫不敢动.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董行成察盗结尾句中“有顷”一词有什么作用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 2020-06-20 …
阅读。董行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 2020-06-27 …
伊索寓言《驴和狗》的寓意请问一下驴和狗的寓意 2020-07-01 …
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婴 2020-07-16 …
江上婴儿阅读理解江上婴儿下列加括号含义相同的是A.有过(于)江上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此 2020-07-24 …
课外阅读董行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 2020-11-11 …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有一对夫妇被控告犯有杀溺女婴的罪行。法官提审时,他们都矢口否 2020-12-03 …
肺是人的呼吸器官,但人在出生之前,是不用肺呼吸的,所以,肺中就没有气体,是“实心”的,有一对夫妻被指 2020-12-06 …
2008年下半年,三鹿结石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全国各地都爆出结石婴儿事件,大量奶制品公司也相继查出奶 2020-12-07 …
2008年下半年,甘肃、江苏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现已查明,导致这些婴幼儿病的主要原因 202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