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驳《复仇议》[唐]柳宗元①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邦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予昂建议诛之而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驳《复仇议》 [唐]柳宗元 ①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邦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予昂建议诛之而 旌 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②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日无为贼虐 ① ,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 ② 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 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 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③向使刺谳 ③ 其诚伪,考正其曲直, 原 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 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④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 非 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 ④ ,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 《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 ⑤且夫不忘仇,孝也;不 爱 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⑥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选自《柳宗元集》) [注]①贼虐:残害。②为理者:当官的人。③刺谳:审理判罪。④调人:周代官名。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①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②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③诛其可旌,兹谓滥 ④旌其可诛,兹谓僭 ⑤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 ⑥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
(1)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3分)追求正义的人就不知道(前进的)方向,避开祸害的人就不知道立身行事的方法,把这个作为法则行吗? (2)(3分)执法的官员本应感到惭愧,去向他谢罪都来不及,还有什么理由要把他处死呢? |
小题1: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陈庆之列传译文原文: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碁,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 2020-05-17 …
谁能为我提供这篇文言文阅读的答案就是《梁书陈庆之传》文库里面的文言文阅读有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020-05-22 …
英语翻译中国国庆节的由来“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 2020-06-16 …
文言文24.没有词类活用或者通假现象的一句是()(3分).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五亩之宅,树之 2020-06-17 …
找与家国有联系的成语以及古文我的老师,国庆节乔迁,刚好国与家有着密切的关联,老师考我们叫我们用一个 2020-06-17 …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岂容形亡而神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 2020-06-18 …
英语翻译“国庆佳节,举国欢庆.值此时节,我们衷心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不远的将来,期待与您携 2020-06-25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歎?—狼来,瞰担中肉,似甚垂涎,随屠尾 2020-06-27 …
古文: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020-12-14 …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然舍利而无刃,舍刃而无利。未闻刃没而存利,岂容形亡而神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