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
题目详情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守朱子之说而失于隘者矣。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愚陋率达臆见,幸终宥之。
(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___、___合称“桐城三祖”。
(3)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代表思想的是___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三纲五常”D.心外无理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姚鼐给蒋松如回信的目的。
(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___、___合称“桐城三祖”。
(3)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代表思想的是___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三纲五常”D.心外无理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姚鼐给蒋松如回信的目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句译为:姚鼐不是不知道自己力量微小、孤单,但道义上不可以保持沉默而已.先生心中,似乎还有汉学的思想存在但不能豁然与它告别,所以又极力为它论辩.“耳”译为“而已”,一般放在句末,“而”译为“但是”一般放在句首,故断出“而义不可以默焉耳”.“焉”句末语气词,断出“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者”表示停顿,断出“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
(2)桐城三祖为桐城派早期三位重要作家,分别为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为桐城派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其基本观点包括: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4)找出文中关键句:“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归纳为:宣扬理学,攻驳汉学.
答案:
(1)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2)方苞 刘大櫆
(3)D
(4)宣扬理学,攻驳汉学
参考译文:
然而现在的读书人,却想着矫正一切,把尊崇汉学作为最高层次,把攻击驳斥程、朱理学作为本领,一两个独断专行、沽名钓誉的人推介,其他人相继效仿,因而对学术危害很大.汉时人的言论,并非没有比宋代的准确而应当学习的.然而,如果不分大小,不分精细与粗陋地学习,这就是现在的读书人的陋习,并且比过去写作时文的士人更严重.先生的学说有失于狭隘.不是不知道自己力量微小、孤单,但道义上不可以保持沉默而已.先生心中,似乎还有汉学的思想存在但不能豁然与它告别,所以又极力为它论辩.
(2)桐城三祖为桐城派早期三位重要作家,分别为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为桐城派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其基本观点包括: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4)找出文中关键句:“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归纳为:宣扬理学,攻驳汉学.
答案:
(1)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2)方苞 刘大櫆
(3)D
(4)宣扬理学,攻驳汉学
参考译文:
然而现在的读书人,却想着矫正一切,把尊崇汉学作为最高层次,把攻击驳斥程、朱理学作为本领,一两个独断专行、沽名钓誉的人推介,其他人相继效仿,因而对学术危害很大.汉时人的言论,并非没有比宋代的准确而应当学习的.然而,如果不分大小,不分精细与粗陋地学习,这就是现在的读书人的陋习,并且比过去写作时文的士人更严重.先生的学说有失于狭隘.不是不知道自己力量微小、孤单,但道义上不可以保持沉默而已.先生心中,似乎还有汉学的思想存在但不能豁然与它告别,所以又极力为它论辩.
看了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属于同类的一项是()例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 2020-05-13 …
补充词语人中之()一丘之()一世之()()合之众()()之志漏网之()()()之才后起之() 2020-06-16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驾一叶之扁舟⑥渺沧 2020-06-30 …
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项是[]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 2020-06-30 …
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项[]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 2020-07-06 …
下列句子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个不可一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B. 2020-11-02 …
请翻译一下:宋代思想家陈亮指出:“天生一世之人,必有出乎一世之人者以主之,岂得以世次长有天下哉” 2020-11-05 …
翻译文言文:天生一世之人,必有出乎一世之上者以主之.岂得以世次长有天下哉? 2020-11-05 …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任事(明)江盈科天下有百世之计,有一世之计 2020-11-21 …
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兰亭集序》)译文:后世的读者,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