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狼山观海》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狼山观海》
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1)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诗句语言的赏析.完成时,首先要注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概念,赏析时,可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首联”中前半句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后半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凿破”昆仑,写出了地势高,水量大,用“谁凿破”的提问,更显得气势恢宏,加之“无边波浪拍天来”更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
(2)此题考查对诗句蕴含情感的把握.此句中,作者面对大海发出了感慨.做此题要结合句意进行赏析:自己面对的大多是江湖,现在面对大海才感觉眼界大开,所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豁然开朗的情感.
答案:
(1)首联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用“凿破”“拍”等颇具表现力的词语描绘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  (2)尾联抒发了诗人面对浩瀚水面时眼界开阔、心胸豁然开朗的欣喜、赞叹之情.
赏析:
    首联总起全篇,突兀峥嵘.“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加之“无边波浪拍天来”更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这一开篇,不仅起笔不凡,而且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颈联写近景,叙感受.“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如果说首联从宏观上写出了狼山地处长江之委海之端的地理形势,那么此联就从近景上写出了狼山的地貌特色.
    颔联宕开一笔,赞此处犹如仙境.“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阆苑”,传说神仙所在的地方.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人呢?意谓这里就是人间仙境.诗人由上两联的实写,到此转为虚写,意在赞美狼山实为神仙居所.以上则将狼山的远景、近景、实景、虚意写全、写足,充分显示了狼山的风貌和意境.
    尾联总绾全诗并发感概.“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王安石从家乡临川出来后,应试、为官,还不曾有后来丰富的阅历,初见如此浩渺江面,“始觉今朝眼界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赞叹之言出于胸臆.登狼山,“举首四顾,海阔天空;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确使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个病句:在开会时,以前经常出现的手机声四起的不文明现象已大大改观.在开会时,以前经常出现的手机声  2020-06-07 …

《观沧海》中“水何澹澹”的“何”字妙在何处?  2020-06-23 …

《观沧海》诗句“水何澹澹”的“何”字用的精妙,请你说说秒在何处.《观沧海》诗句“水何澹澹”的“何”  2020-06-23 …

高山上云雾缭绕的景观如何形成高山上云雾缭绕的景观如何形成,一般在什么季节和天气情况下出现的居多?旅  2020-07-02 …

人脑的工作是量子层面吗,意识是完全封闭在体内进行吗,除了薛定谔猫实验外,宏观与微观如何实现联系?有  2020-07-23 …

大学光学题目一直径为400mm,折射率为1.5的玻璃球中有两个小气泡,一个位于球心,另一个位于1/2  2020-11-14 …

在不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显微镜视野内的污物在何处?原题是这样的: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  2020-11-23 …

百度认为的主观是什么样的主观在百度词条中有这样的情况,当对某一事件做词条时,此事件对这一领域有完全负  2020-12-10 …

在某次文物展上,三星堆青铜器展品赢得了参观者的赞美之词。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  2020-12-16 …

当你站在博物馆的展览厅中时,你知道站在何处观赏最理想吗?如图,设墙壁上的展品最高点P距地面2.5米,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