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泥溪[宋]洪咨夔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①轻。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谁家刚齐②饼,味过八珍烹。[注①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泥 溪
[宋]洪咨夔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①轻。
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谁家刚齐②饼,味过八珍烹。[注】①笑窝:同“笑涡”。②齐:(jì)调和味道。
(1)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
(2)诗人为何“屡问程”?请结合诗句分析其“问”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泥 溪
[宋]洪咨夔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①轻。
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谁家刚齐②饼,味过八珍烹。[注】①笑窝:同“笑涡”。②齐:(jì)调和味道。
(1)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
(2)诗人为何“屡问程”?请结合诗句分析其“问”的原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淡红色的野花比作酒后脸上泛着淡淡红晕的少女,将水面泛起的涟漪比作少女脸上的浅浅笑涡;也可以看作是拟人的手法,将野花、溪流当作少女来写.
(2)作答本题主要抓住诗歌的后四句即可: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喜荫时休驾”,贪看泥溪美景,一路不时在树荫下停驻欣赏,误了赶路;“疑昏”,夕阳西下,天色昏暗;“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闻到了比珍馐佳肴还美味的饼的香气.
答案:
(1)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淡红色的野花比作酒后脸上泛着淡淡红晕的少女,(1分)将水面泛起的涟漪比作少女脸上的浅浅笑涡,(1分)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春夏之交的傍晚,泥溪路边野花娇美动人、溪面静中有动的景象,((1分),说对其中一个就给1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愉悦.((1分),喜爱或愉悦有其一即可)
或: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野花、溪流当作少女来写:野花在余晖下呈浅红色,说成是酒后泛起淡淡红晕(1分);平静的水面泛起涟漪,说成是脸上露出浅浅笑涡(1分).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春夏之交的傍晚,泥溪路边野花娇美动人、溪面静中有动的景象,((1分),说对其中一个就给1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愉悦.((1分),喜爱或愉悦有其一即可)
(2)①诗人因为贪看泥溪美景,一路不时在树荫下停驻欣赏,误了赶路;(2分)②因为夕阳西下,天色昏暗,(2分)③因为乡村人家已经在做晚饭,飘出了让人觉得比珍馐佳肴还美味的饼的香气,让人顿觉饥肠辘辘,(2分)因此屡次询问轿夫还剩下多少路程.
赏析:
宋人写诗爱用典,此风至杨万里为之一变,直接取法自然,创制了清新活泼的”诚斋体“.洪咨夔的泥溪诗语言平易、格调清新,颇有诚斋之风.
诗从途中落笔,首句从路写起:一条沙路沿着江边蜿蜒,忽隐忽现.诗人在轿中向外眺望,轿在行走,外界的景物也随之移动.诗人准确地把握了这一景象,“曲“字似乎随意拈来,却细贴物情.
次句点明时间已近黄昏,也说明诗人已赶了天路,与后面“疑昏屡问程“相呼应.“塞“字想得奇,用得活.化虚为实.与“明“相反相成.本来塞满了是黑暗的,但塞进阳光就更明亮了. 对此斜阳江曲之景,诗人的兴致勃勃.左顾右盼路边丛丛野花,静水上偶尔荡起的一丝波纹,于是奇思妙想联翩而至,那夕阳映照下的野花不正像姑娘酒后脸上淡淡的红晕吗?而那涟漪又多么像浅浅的笑靥!诗人敏锐地捕捉住野花和平水的特征,又通过形象美好的比喻,把这些呈现到人的眼前.以美人脸色喻花色,并不新鲜,但以“轻““浅“略加点染,便形神兼备,极有韵致.晚花与“斜阳“关合,一片嫣红,楚楚动人.“轻“写波纹之细,著一“笑“字,更仿佛姑娘们轻轻的笑语在随波荡漾.“轻““浅“二字,是诗人在大自然中真切的体验,饱含着诗人的主观感受,是景语也是情语.可见诗人内心的轻松愉快.
后四句于叙事中写景抒情.“时““屡“点出轿在行进中.“喜荫“表明诗人对树荫的流连.“疑昏“又透露出诗人急于赶路的心情.“喜荫“而”休驾“,”疑昏“而“问程“,诗人的表情神态尽在其中.当苍茫的暮色中,升起了几缕炊烟,飘来一丝丝炊饼的香味时,诗人不禁感叹:这饼的味道可真要胜过珍馐玉馔了.(齐通剂,调也,调和味道谓之剂.)八珍自然是美味,诗人却说饼胜八珍,看似无理,实则巧妙合理,因为它真切地揭示了饥肠辘辘的旅人在天色将晚时的心理,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小诗的题材平凡,手法质朴,但由于作者从自然出发,从生活的真实感受出发,不拘泥于典故辞藻,所以天真自然,诗味浓郁.
(2)作答本题主要抓住诗歌的后四句即可: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喜荫时休驾”,贪看泥溪美景,一路不时在树荫下停驻欣赏,误了赶路;“疑昏”,夕阳西下,天色昏暗;“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闻到了比珍馐佳肴还美味的饼的香气.
答案:
(1)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淡红色的野花比作酒后脸上泛着淡淡红晕的少女,(1分)将水面泛起的涟漪比作少女脸上的浅浅笑涡,(1分)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春夏之交的傍晚,泥溪路边野花娇美动人、溪面静中有动的景象,((1分),说对其中一个就给1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愉悦.((1分),喜爱或愉悦有其一即可)
或: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野花、溪流当作少女来写:野花在余晖下呈浅红色,说成是酒后泛起淡淡红晕(1分);平静的水面泛起涟漪,说成是脸上露出浅浅笑涡(1分).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春夏之交的傍晚,泥溪路边野花娇美动人、溪面静中有动的景象,((1分),说对其中一个就给1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愉悦.((1分),喜爱或愉悦有其一即可)
(2)①诗人因为贪看泥溪美景,一路不时在树荫下停驻欣赏,误了赶路;(2分)②因为夕阳西下,天色昏暗,(2分)③因为乡村人家已经在做晚饭,飘出了让人觉得比珍馐佳肴还美味的饼的香气,让人顿觉饥肠辘辘,(2分)因此屡次询问轿夫还剩下多少路程.
赏析:
宋人写诗爱用典,此风至杨万里为之一变,直接取法自然,创制了清新活泼的”诚斋体“.洪咨夔的泥溪诗语言平易、格调清新,颇有诚斋之风.
诗从途中落笔,首句从路写起:一条沙路沿着江边蜿蜒,忽隐忽现.诗人在轿中向外眺望,轿在行走,外界的景物也随之移动.诗人准确地把握了这一景象,“曲“字似乎随意拈来,却细贴物情.
次句点明时间已近黄昏,也说明诗人已赶了天路,与后面“疑昏屡问程“相呼应.“塞“字想得奇,用得活.化虚为实.与“明“相反相成.本来塞满了是黑暗的,但塞进阳光就更明亮了. 对此斜阳江曲之景,诗人的兴致勃勃.左顾右盼路边丛丛野花,静水上偶尔荡起的一丝波纹,于是奇思妙想联翩而至,那夕阳映照下的野花不正像姑娘酒后脸上淡淡的红晕吗?而那涟漪又多么像浅浅的笑靥!诗人敏锐地捕捉住野花和平水的特征,又通过形象美好的比喻,把这些呈现到人的眼前.以美人脸色喻花色,并不新鲜,但以“轻““浅“略加点染,便形神兼备,极有韵致.晚花与“斜阳“关合,一片嫣红,楚楚动人.“轻“写波纹之细,著一“笑“字,更仿佛姑娘们轻轻的笑语在随波荡漾.“轻““浅“二字,是诗人在大自然中真切的体验,饱含着诗人的主观感受,是景语也是情语.可见诗人内心的轻松愉快.
后四句于叙事中写景抒情.“时““屡“点出轿在行进中.“喜荫“表明诗人对树荫的流连.“疑昏“又透露出诗人急于赶路的心情.“喜荫“而”休驾“,”疑昏“而“问程“,诗人的表情神态尽在其中.当苍茫的暮色中,升起了几缕炊烟,飘来一丝丝炊饼的香味时,诗人不禁感叹:这饼的味道可真要胜过珍馐玉馔了.(齐通剂,调也,调和味道谓之剂.)八珍自然是美味,诗人却说饼胜八珍,看似无理,实则巧妙合理,因为它真切地揭示了饥肠辘辘的旅人在天色将晚时的心理,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小诗的题材平凡,手法质朴,但由于作者从自然出发,从生活的真实感受出发,不拘泥于典故辞藻,所以天真自然,诗味浓郁.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模具英语词汇“上L曲、下L曲、上斜曲、下斜曲、上45°曲、顺送模具、轴垂检测机、圆跳动度检测机、多 2020-05-17 …
一滑块以2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运动到A点时沿光滑曲面下滑到曲面的最低点(比水平面低一米 2020-06-15 …
狡兔死走狗烹,下一句是什么? 2020-06-19 …
判断对错将一条纱布的下端放入水中,由于水在水中会形成一个个小弯曲面,使得弯曲液下面的压强小于液面上 2020-06-19 …
“夔门天下雄,峨眉天下秀,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相传,在四川青城山诞生了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它 2020-06-26 …
“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夔门天下险”最后一个是在什么地方?夔这个字怎么念? 2020-06-29 …
人体脊柱的侧面观(右侧观和左侧观),有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四个生 2020-07-04 …
绝热自由膨胀在pv图上的曲线是啥样的?既然绝热自由膨胀对外不做功那末pv图上的过程曲线下方的的面积 2020-07-05 …
帮忙按顺序写一份串词,谢谢!急用!开幕词最后一句话:现在开始!接着帮忙按顺序写份串词!歌曲:今生缘歌 2020-11-22 …
元旦晚会上,小明同学用二胡演奏了一首动听的乐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乐曲声的大小是通过压在琴弦上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