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①.凝之慕老菜,严子陵为人,推牢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叶徒相似___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___
③齐人固善盗乎___ ④悉散之亲属___[课外]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③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3)选文甲画线句中的“圣人”指“才德极高的人”,晏子的“德”指什么?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4)根据乙文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①.凝之慕老菜,严子陵为人,推牢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叶徒相似___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___
③齐人固善盗乎___ ④悉散之亲属___[课外]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③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3)选文甲画线句中的“圣人”指“才德极高的人”,晏子的“德”指什么?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4)根据乙文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只是叶子相似;徒:只
②句意为: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熙:同嬉,开玩笑.
③句意为: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固:本来
④句意为:全部分散给了亲友.悉:都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注意“熙”是通假字,通“嬉”,戏弄;“病”,辱.句意为: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②重点词有:“曷”同何,句意为: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③重点词有:“于”在,“食”吃.句意为: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
(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由“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可看出其徳是:维护(捍卫)国家尊严.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运用类比,委婉反驳,由此可看出其才表现为:他反驳时“避席”以对,显示庄严的态度,引用“橘化为枳”的说法.用类比的方法机智反驳.巧用“得无”等词表达出揣度、疑问的语气,显得委婉,不使楚王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由“州里重其德行.”可知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重其德行;由“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可知刘凝之不接受的原因是:不慕荣华,暗语俭苦.
答案:
(1)、①徒:只②熙,同嬉,开玩笑③固:本来④悉:都
(2)
①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②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
③在野外建造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
(3)、德:维护国家尊严.才:他反驳时“避席”以对,显示庄严的态度.引用“橘化为枳”的说法,用类比的方法机智反驳.巧用“得无”等词表达出揣度、疑问的语气,显得委婉,不使楚王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4)、重其德行;不慕荣华,安于俭苦.
②句意为: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熙:同嬉,开玩笑.
③句意为: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固:本来
④句意为:全部分散给了亲友.悉:都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注意“熙”是通假字,通“嬉”,戏弄;“病”,辱.句意为: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②重点词有:“曷”同何,句意为: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③重点词有:“于”在,“食”吃.句意为: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
(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由“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可看出其徳是:维护(捍卫)国家尊严.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运用类比,委婉反驳,由此可看出其才表现为:他反驳时“避席”以对,显示庄严的态度,引用“橘化为枳”的说法.用类比的方法机智反驳.巧用“得无”等词表达出揣度、疑问的语气,显得委婉,不使楚王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由“州里重其德行.”可知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重其德行;由“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可知刘凝之不接受的原因是:不慕荣华,暗语俭苦.
答案:
(1)、①徒:只②熙,同嬉,开玩笑③固:本来④悉:都
(2)
①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②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
③在野外建造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
(3)、德:维护国家尊严.才:他反驳时“避席”以对,显示庄严的态度.引用“橘化为枳”的说法,用类比的方法机智反驳.巧用“得无”等词表达出揣度、疑问的语气,显得委婉,不使楚王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4)、重其德行;不慕荣华,安于俭苦.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文言文阅读,十万火急啊,[甲]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 2020-05-22 …
阅读理解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2020-06-10 …
阅读《晏子使楚》,回答问题。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 2020-06-10 …
[甲]晏子使楚与[乙]晏子辞千金阅读答案[甲]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2020-06-21 …
阅读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 2020-06-2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2020-06-21 …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题目[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2020-06-2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下列各题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 2020-06-21 …
文言文阅读,十万火急啊,[甲]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 2020-06-21 …
文言文阅读甲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 2020-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