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

题目详情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故熙宁(宋神宗年号)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
-一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材料二  又熙宁雇役之法,三等人户并出役钱,上户以家产高强,出钱无艺(没有限度),下户昔不竞役,亦遭出钱,故此二等人户不免咨怨(怨恨).至于中等,昔既已自差役,今又出钱不多,雇法之行,最为其便。及元桔(宋哲宗年号)罢行雇法,上下二等,欣跃可知,唯是中等则反为害。”……赋役所出,多在中等。
-一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材料三  范纯仁(苑仲淹之子)批评王安石:“欲求近功,忘其旧学。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霸)富国强兵之术。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
--《续费话通鉴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在鄞县推行了哪些变法措施?
(2)材料二中不同民众对差役法与雇役法(免役法)有何不同反应?
(3)据材料三,概括反对派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农田水利法;由“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青苗法;由“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兴办学校和保甲法.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上下二等,欣跃可知,唯是中等则反为害…”可知差役法:上户和下户感觉便利,中等不满.由材料“三等人户并出役钱,上户以家产高强,出钱无艺(没有限度),下户昔不竞役,亦遭出钱,故此二等人户不免咨怨(怨恨).至于中等,昔既已自差役,今又出钱不多,雇法之行,最为其便.”可知雇役法(免役法):上户和下户不满,中等户感觉便利.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可以分析出舍弃义理;由“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霸)富国强兵之术”可以分析出强调法令和王霸之道;由“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可以分析出追求利益等.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方法主要是正确解读和提取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有用信息,找出王安石变法的不足,其不足也就是我们要吸取的教训.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新政增加了农民负担,所以我们改革中要得民心.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遭到反对,所以我们改革中要要兼顾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形成共识,有社会舆论的支持等.
故答案为:
(1)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保甲法;兴办学校.
(2)差役法:上户和下户感觉便利,中等不满.
雇役法(免役法):上户和下户不满,中等户感觉便利.
(3)舍弃义理;强调法令和王霸之道;追求利益;忽视仁政.
(4)政策的制定要经过论证和试验;兼顾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要形成共识,有社会舆论的支持.
看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你结合材料二中敦煌博物院的做法,谈一谈福州古民居治理和保护的措施.三、材料题材料一我国福州古民居  2020-05-16 …

(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  2020-05-2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保守主义的政治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这是否也是一种“规律”?世界上不少  2020-08-0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位历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选拔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2020-11-01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之一。下面对其认识正确的是()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村民自治  2020-11-13 …

(金融)保险金计算问题题目:你是一名保险代理人,必须为一个新顾客山姆制定一份保险单。他的公司正致力于  2020-11-21 …

已知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管道保温厚度怎么计算有一根空调水管用保温材料保温,现在知道管道表面的温度和保温层  2020-12-20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材料一:保护创新就要保护知识产权。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打击  2020-12-28 …

(14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  2021-01-04 …

(14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  2021-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