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商鞅治秦,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是否已经实现了大同的社会的理想呢?为什么?公孙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

题目详情
商鞅治秦,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是否已经实现了大同的社会的理想呢?为什么?
公孙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秦国,远远没有达到.
大同社会,不是有序就达到了.而是百姓对秩序的真心拥戴,心服口服.秦国民众“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是因为畏惧秦国法令的严酷,官吏执法的严苛,而不是因为心服.
儒家不是务虚,儒家更注重的是人在国家秩序中的作用.法虽制定,执行走样,与无法何异?秦国的强大,固然有商鞅的律法的功劳,但秦国官吏对律法的切实的严格执行也是居功至伟.法家只关注制度层面,儒家更关注心理层面.
二楼说儒家务虚,那是只知孟子和由孟子理论发展出的程朱理学,而没有看过《荀子》.
看了 商鞅治秦,道不拾遗,民不妄取...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荀子什么意识?介绍一下背景  2020-05-12 …

《三国演义》中关云长说:“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  2020-06-09 …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中,关云长说:“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  2020-06-09 …

英语翻译蔺相如庭辱强秦之君,而引车避廉颇;廉颇以勇气闻诸侯,而肉袒谢相如.先公后私,分弃前憾.廉将  2020-06-1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2020-06-2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题。叛逆之痛文/秦文君身处花季时,我是个向往自由的人,喜欢过无拘无束的生活,  2020-07-11 …

我们是一家人秦文君1文中划线句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内心感受?(划线句是第6自然段最后“无论如何得  2020-07-12 …

有关于文言文练习09120502下列各句中的“知”字,与“使此知秦国之政也”的“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2020-12-17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少益耆食熟视之邹忌修八尺有余B.奉厚而无劳恣君之所使之失其所与,不知  2020-12-17 …

秦国从建国到秦三世灭国,一共有多少个君主和皇帝。秦国君主皇帝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