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横渠先生行状[宋]吕大临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横渠先生行状
[宋]吕大临
    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上书谒范文正公。 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上嗣位之二年, 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 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其忧,而先生处之益安。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皆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 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舂之,先生亟止之曰:“饿殍满野,虽蔬食且自愧,又安忍有择乎!”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先生曰:“ 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会有疾,谒告以归。不幸告终,不其愿。 
(节选自《张载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慨然以功名自 许:期望
B.用大臣 登:选拔
C.取烛以 书:读书
D.不其愿 卒:完成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范文正公劝先生读《中庸》,先生读了之后觉得很喜欢但还不够,于是又去读佛家和道家的书。
B.先生所居的横渠地方虽偏僻,却拥有数百亩田地,所以先生的生活很富足,不用为生活担忧。
C.先生在郡学时,常常以道义教化人,他对学习的人说要稍微放下科举的想法,追求尧舜的境界。
D.秦凤帅吕公推荐先生时,先生应诏到京城后发现没有人能深深地了解他,于是趁生病请求回家了。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B.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C.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D.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
②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
③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点起蜡烛写作.书:写作.
(2)B    “所以先生的生活很富足,不用为生活担忧”错,根据原文“约而能足,人不堪其忧”,原文意为有数百亩田地的收成供他生活,节约的话能满足生活所需.
(3)D   “上”为名词,作“问”的宾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B;“治道”为名词,作“问”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他入朝见到皇上,皇上问他治国之道,他以逐渐恢复夏商周三代回答皇上.皇上很高兴.适逢张载之弟天祺因为话语得罪权贵,受牵连,先生向皇上请求向西归还,在故居横渠居住.
(4)①远器:远大抱负;成就:成全.句子翻译为: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想要成全他,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
②以为:认为;赀:钱财;共:一起.句子翻译为:认为教学生不能养学生然后学生才信服,所以虽然贫穷不能自给,如果(遇到)没有钱财的学生,即使是粗茶淡饭也会一起享用.
③辞:推辞;庶几:希望.句子翻译为:我这次去京城,不敢因为疾病推辞,希望有(得到重用的)机会.

答案:
(1)C
(2)B
(3)D
(4)①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
②认为教学生不能养学生然后学生才信服,所以虽然贫穷不能自给,如果(遇到)没有钱财的学生,即使是粗茶淡饭也会一起享用.
③我这次去京城,不敢因为疾病推辞,希望有(得到重用的)机会.

参考译文:
      张载,字子厚,世代是开封人.少年时代丧父而自立,没有什么不学的.与焦寅交游,焦寅喜欢谈论军事,张载听后很高兴.张载十八岁,豪爽期望建立功名.(二十一岁那年,)以书信拜谒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因此,劝告他读《中庸》.张载读了这本书,虽然喜欢读,还以为不满足,于是又访寻学习佛教、道家之书,长年累月探究这种说教的深刻含意,无所收获,便反过来求之于《六经》.嘉佑初年,在京城见到洛阳程颢、程颐二兄弟,和二程共读道学要义,精神焕发地、很自信地说“:我求得的道义已满足了,没有什么其他的事值得追求的了.”于是全部抛弃了其他的学说,淳朴敦厚的样子.
      京城的王乐道曾经延请他到郡学,先生多以道义教化人,他从容对学习的人说:“谁能够稍微放下考科举的念头,追求尧舜(那样)的境界呢?”学习的人听到后效法他的话,有很多人跟从他.皇上继位的第二年,选用大臣,想有所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在朝廷上推荐先生.他入朝见到皇上,皇上问他治国之道,他以逐渐恢复夏商周三代回答皇上.皇上很高兴.适逢张载之弟天祺因为话语得罪权贵,受牵连,先生向皇上请求向西归还,在故居横渠居住.(张载之弟监察御史张戬(字天祺)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与王安石发生激烈冲突,被贬知公安县(今湖北江陵))
      横渠很偏僻,有数百亩田地的收成供他生活,节俭能满足,没有生活的忧虑,先生生活在那里很安定.整天端端正正坐在一间屋子里,座位左右都是书籍,俯身读书,仰望思考,有所心得就记下来,有时候半夜起来坐着,点起蜡烛写作,从没有一会儿停止过,也从没有一会儿忘记过.认为教学生一定要保养(或“养育”)学生然后学生才信服,所以虽然贫穷不能自给,如果(遇到)没有钱财的学生,即使是粗茶淡饭也会一起享用.正值年岁歉收,到了食人的地步,家有不好的米没有舂,将要去舂米,先生赶快制止并说:“死尸遍野,即使吃粗食尚且感到惭愧,又怎么忍心挑挑拣拣呢?甚至经常面对饭桌感叹多次而不吃.”
      适逢秦凤帅吕公推荐他,皇帝下诏,先生听从去了.先生说:“我这次去京城,不敢因为疾病推辞,希望有(得到重用的)机会.”等到到了京城,公卿知道后都羡慕他,然而没有人能深深了解他的,先生曾经用他所想要说的话试别人,很多人不相信他的话.适逢有病,谒请归家,不幸告终,没有完成他的心愿.
看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材料宋自削平诸国,天下盐利皆归县官。官鬻、通商,随州郡所宜,然亦变革不常而尤重私贩之禁。天下之茶,  2020-04-06 …

英语翻译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  2020-06-11 …

翻译翟之未得见之时也,子欲得宋,自翟得见子之后,予子宋而不义,子弗为,是我予子宋也.子  2020-06-16 …

鲁班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自以为至巧。而墨子认为木鹊对人没有什么用,因而是“拙”不是“巧  2020-06-23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水调歌头中秋米芾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①  2020-07-01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蓦山溪·自述宋自逊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  2020-07-24 …

以下哪一项不是宋、金议和的规定()A.南宋向金称臣B.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C.南宋向  2020-07-28 …

宋瓷一扫唐之鲜艳,追求细腻浸润、色调单纯的趣味;而宋代山水画则采用水墨淡彩,表现出人与自然无间的亲密  2020-11-25 …

如何培养一个人的毅力?做事总是没有毅力!说了不做的事放不下去,自己想做的事却又不能坚持!  2020-11-30 …

老天容不下比自己优秀的人,比喻十分优秀的人的离世的成语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