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画廊》,完成小题。(15分)画廊李广田①“买画去吗?”②“买画去。”③“看画去,去吗?”④“去,看画去。”⑤在这样简单的对话里,是交换着多少欢喜的

题目详情

阅读《画廊》,完成小题。(15分)

画 廊

李广田

①“买画去吗?”

②“买画去。”

③“看画去,去吗?”

④“去,看画去。”

⑤在这样简单的对话里,是交换着多少欢喜的。谁个能不欢喜呢?年梢岁末,再过几天就是除日了,大小户人家,都按了当地的习惯把家里扫除一过,包括门后边积了一年的扫地土,都运到各自门口的街道上去了。如果这几天内走过这个村子,你一定可以看见很多人家门口都有一堆黑垃圾。有些懂事人家,便把这堆脏东西倾到肥料坑里去,免得叫行路人踢一脚灰;但大多数人家都不这么办,说是用那样肥料长起来的谷子不结粒,容易出稗。这样一扫,各屋里都变得空落落的了,尤其是那些老人的卧房里。他们便趁着赶集去买些年画,说是要补补墙,闲着时看画也很好玩。

⑥那画廊就在市集的中间。其实,哪里是什么画廊,也不过是村里的一座老庙宇。多少年前,这座庙也许非常富丽,从庙里那口钟上也可知道。近些年来,这地方变得荒废,连仅存的三间土屋也日渐颓败,说不定,在连雨天里就会倾倒下来,颇有神鬼不得安身之虞。院里的草,还时有牛羊去牧放,敬神的人去践踏,屋顶上则荒草三尺,一任其冬枯夏长。门虽设而常关,低垣断处,便是方便之门,不论人畜,要进去亦不过举足之劳耳。平常有市集的日子,这庙前非常热闹,庙里却依然冷清。只有将近新年的时候,这座古庙才被惊动一下。自然,门是开着的了,里边外边,都由官中人打扫一过。不知从哪一天起,每天夜里,庙里也点起豆粒般大的长明灯火来。庙门上,照例有人来贴几条黄纸对联,如“一天新雨露,万古老禅林”之类,却似乎每年都借用作这里的写照,然而这个也就最合适不过了,又破烂,又新鲜,多少人整年地不到这里来,这时候也都来瞻仰瞻仰了。每到市集的日子,里边就挂满了年画,买画的人来,看画的人也来;既不买,也不看,随便蹭了进来的也很多。庙里很热闹,真好像一个图画展览会的画廊了。

⑦画呢,自然都很合乡下人的脾胃,他们在那里挑着,拣着,在那里讲图画中的故事,又在那里细琢细磨地讲价钱。小孩子,穿了红红绿绿的衣服,仰着脸看得出神,从这一张看到那一张,他们对《有余图》或《莲生九子》之类的特别喜欢。老年人呢,都衔了长烟管,天气很冷了,他们像 每人擎了一个小小手炉似的吸着,暖着,烟斗里冒着缕缕的青烟。他们总爱买些《老寿星》《全家福》《五谷丰登》或《仙人对棋》之类。一面看着也许有一个老者在那里讲起来了,说古时候有一个上山打柴的青年人,因贪看两个老人在石凳上下棋,竟把打柴回家的事完全忘了,一局棋罢,他才如梦醒来,从山上回来时,无论如何再也寻不见来路,人世间几易春秋,树叶子已经黄过几十次又绿过几十次了。讲完了,指着壁上的画,叹息着。也有人在那里讲论戏文,因为大多数画是画了戏中情节的,那讲着的人自然是一个爱戏又懂戏的,不知不觉间你会听到他哼哼起来了,哼哼着唱起戏文来,再没有比这个更能给人以和平之感的了。是的,和平之感,你会听到好些人在那里低低地哼着,低低地,像一群蜜蜂,像使人做梦的魔术咒语。人们在那里不相拥挤,不吵闹,一切都从容,闲静,叫人想到些舒服的事情。就这样,从太阳高升时起,一直到日头打斜时止,不断有赶集人到这座破庙来,从这里带着微笑,拿了年画去。

⑧“老伯伯,买了年画来?”

⑨“是啊,你没买?——补补空墙,闲时候看画也很好玩呢。”

⑩“《五谷丰登》几文钱?”

“要价四百四,还价二百就卖了。”

在归途中,常听到背着年货的人这样问答。

(原文有删改)
1.文章第⑤⑥⑦段,都围绕“画廊”来描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⑦段内容。(每空须有“画廊”二字)(4分)

第⑤段:人们趁着赶集去画廊买年画

第⑥段:

第⑦段:
2.结合上下文,说出第⑥段“又破烂,又新鲜”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其表达之妙。(4分)

答:
3.文章借“画廊”描绘了和平的乡村生活图景。请你具体分析文中是怎样体现“和平之感”的。(不超过150字)(7分)

答: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⑥段示例:画廊平日冷清而新年前热闹

第⑦段示例:人们在画廊享受着各种乐趣
2.示例: “破烂”是指庙宇平日的破败冷清,“新鲜”是指被临时当作画廊时打扫一新,热闹非凡;用这样看似矛盾的语言来写画廊,对比鲜明,突出新年前画廊里热闹欢乐的景象,有很强的表现力。
3.示例:文章首尾的简短对话,不紧不慢,舒缓平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人们为了点缀一下生活,能够轻松地到市集的画廊看年画、挑年画、讲价钱,悠闲地讲唱与年画相关的戏文。一整天,“不相拥挤,不吵闹,一切都从容,闲静,叫人想到些舒服的事情”,“带着微笑,拿了年画去”。这一切,自然地展现出了人们的和平之感。



分 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大意的概括能力。在第6段中主要介绍了画廊的地理位置以及平时冷清年前热闹的场景。第7段介绍了孩子和老年人在画廊里都挑选画,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可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第6段中的“又破烂,又新鲜”是指:庙宇平日的破败冷清,被临时当作画廊时打扫一新,热闹非凡。此句话看似矛盾,实际上采用了对比,突出新年来临之际画廊热闹非凡的场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本文用画廊的描绘展现乡村生活的图景,体现了农村生活的“平和之感”,具体体现在文章首尾的简短对话中,人们不拥挤,不吵闹的从容闲静赏画中,轻松的讨价还价中。


考点:
概括文段大意,赏析句子,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考点
分析:
考点1:小说类文本阅读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三、小说的描写及作用: 

 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四、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五、小说的表达技巧 

A、人称运用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B、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C、表达方式 

1、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六、小说的标题及作用

 1、理解 

A、小说的主要情节;B、小说的主要人物;C、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作用 

A、线索,贯穿全文    B、点明主题  试题属性
  • 题型:
  • 难度:
  • 考核:
  • 年级:
看了 阅读《画廊》,完成小题。(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冲浪割发代罚东汉末年,曹操采纳了谋士枣祗“屯田”的建议,让士兵在闲暇时去种田。这样,一方面军士  2020-06-09 …

阅读《画廊》,完成下列各题。画廊李广田①“买画去吗?”②“买画去。”③“看画去,去吗?”④“去,看  2020-06-20 …

阅读《画廊》,完成小题。(15分)画廊李广田①“买画去吗?”②“买画去。”③“看画去,去吗?”④“  2020-06-20 …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  2020-07-07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一位酷爱书画的年轻人欲拜书画大师的门下,他带着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画成的自  2020-11-0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田园画”“山水田园诗”在以“诗”名世的中国,属极  2020-11-15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田园画”“山水田园诗”在以“诗”名世的中国,属极重要的  2020-11-15 …

先耕田,再下田,还是,先下田,再耕田,你怎么看?有这样一副题为的漫画:一位农民要把一头从未耕过地的小  2020-12-12 …

求老师解答: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阅读下面诗歌,走过春天的田野佚名我走过春天的四野,春的画卷在田野上铺  2020-12-21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走过春天的田野佚名我走过春天的田野,我走过春天的田野,春的画卷在田野上铺张。春的韵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