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登雨花台魏禧①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③!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
题目详情
古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雨花台
魏禧①
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③!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1)颈联中“新”“旧”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以抒情为主,写景为副,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雨花台
魏禧①
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③!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1)颈联中“新”“旧”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以抒情为主,写景为副,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了“炼字”.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这里很明显两个字形成对比,注意分析突出的内容.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点明诗人的布衣身份,流露出一股豪气;“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诗人心头升起怒火,发出了激愤的责问;“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憎恶怨恨;“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悲愤之情达到极点,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天地万物.
答案:
(1)一个“新”字描绘出了异族入侵,田园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荒凉景象;(2分)“旧”字则写出前朝的权贵摇身变成当朝新贵,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的丑态.(2分)通过对比,道出了前朝灭亡的原因.(1分)
(2)诗歌开头两句不仅点明诗人的布衣身份,还流露出一股豪气;三、四两句情感突转直下,诗人心头升起怒火,发出了激愤的责问;五、六两句由愤怒转为了憎恶怨恨;最后两句诗人的悲愤之情达到极点,他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天地万物,全诗在悲风声中收束.(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
参考译文:
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
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
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
一腔悲愤,园陵松柏竟凋零!
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籍,
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
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
悲风猎猎,吹起大江呜咽声.
赏析:
雨花台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处名胜,登高远眺,诸景诸色,尽收眼底.南京曾是明代建国之初的都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钟山之上;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于此.诗人登上雨花台,举目四望,不禁感叹万分.开头两句不禁点名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而且还隐含着一股豪气.魏禧在明亡之后,绝意仕进.清统治者为笼络文士,曾诏举博学鸿词,他拒绝应试,因此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麻鞋”乃乡间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时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三、四两句诗人心头的怒火陡然升起,诗人发出了激愤的责问:究竟谁是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表现了诗人对祸国殃民者的仇恨和对历史的反思.“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之后,阉党余孽马士英等把持了朝政,不积极备战,以图恢复,反而倒行逆施,大兴土木,恣意荒淫,遂使山河全部为清所有.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也难逃厄运.这实在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奇耻大辱,诗人用“可堪翦伐到园陵”表达了痛心疾首的义愤之情.其中有对断送国家者的鞭挞,也有对异族入侵者的控诉.
五、六两句诗人内心的怒火转化为憎恶怨恨,从而使全诗的内蕴更加深邃和丰富.“牛羊践履”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是对异族侵略者的微妙讥讽.作为刚从游牧部族进入关内的清人,牛羊的践踏锦绣江山,就如同他们的铁蹄在蹂躏着大江南北.“多新草”三字含义深长,形象地描绘出了被牛羊践踏的田园一片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景况,黎民百姓的悲惨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与此相对的却是雍容华贵的官府车盖,前呼后拥,招摇过市.更令人触目惊心者还是“半旧卿”三字,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着面前卑躬屈膝,侧姿求媚,腰身又变成了当朝的新贵.他们毫无民族气节,不顾国家生死危亡,只知追求个人安乐,不正是这些民族败类葬送了明代的江山吗?这就与上一联“谁使山河全破碎”紧紧呼应起来.“冠盖雍容”与诗人“柴荆”“麻鞋”的身份相映衬,表露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意,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也就愈加分明.“多新草”与“半旧卿”,一新一旧,新草遮盖的是旧日山河,旧卿却扮演了新贵的角色.由此不难见出诗人锤字炼句之功.
最后两句,诗人在雨花台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满腹的悲愤还未倾吐干净,不觉暮色已经降临.作者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只见凄风悲号,江水痛哭,日夜不息.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达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程度.全诗也就在这悲风声中收束.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点明诗人的布衣身份,流露出一股豪气;“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诗人心头升起怒火,发出了激愤的责问;“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憎恶怨恨;“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悲愤之情达到极点,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天地万物.
答案:
(1)一个“新”字描绘出了异族入侵,田园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荒凉景象;(2分)“旧”字则写出前朝的权贵摇身变成当朝新贵,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的丑态.(2分)通过对比,道出了前朝灭亡的原因.(1分)
(2)诗歌开头两句不仅点明诗人的布衣身份,还流露出一股豪气;三、四两句情感突转直下,诗人心头升起怒火,发出了激愤的责问;五、六两句由愤怒转为了憎恶怨恨;最后两句诗人的悲愤之情达到极点,他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天地万物,全诗在悲风声中收束.(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
参考译文:
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
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
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
一腔悲愤,园陵松柏竟凋零!
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籍,
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
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
悲风猎猎,吹起大江呜咽声.
赏析:
雨花台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处名胜,登高远眺,诸景诸色,尽收眼底.南京曾是明代建国之初的都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钟山之上;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于此.诗人登上雨花台,举目四望,不禁感叹万分.开头两句不禁点名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而且还隐含着一股豪气.魏禧在明亡之后,绝意仕进.清统治者为笼络文士,曾诏举博学鸿词,他拒绝应试,因此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麻鞋”乃乡间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时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三、四两句诗人心头的怒火陡然升起,诗人发出了激愤的责问:究竟谁是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表现了诗人对祸国殃民者的仇恨和对历史的反思.“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之后,阉党余孽马士英等把持了朝政,不积极备战,以图恢复,反而倒行逆施,大兴土木,恣意荒淫,遂使山河全部为清所有.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也难逃厄运.这实在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奇耻大辱,诗人用“可堪翦伐到园陵”表达了痛心疾首的义愤之情.其中有对断送国家者的鞭挞,也有对异族入侵者的控诉.
五、六两句诗人内心的怒火转化为憎恶怨恨,从而使全诗的内蕴更加深邃和丰富.“牛羊践履”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是对异族侵略者的微妙讥讽.作为刚从游牧部族进入关内的清人,牛羊的践踏锦绣江山,就如同他们的铁蹄在蹂躏着大江南北.“多新草”三字含义深长,形象地描绘出了被牛羊践踏的田园一片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景况,黎民百姓的悲惨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与此相对的却是雍容华贵的官府车盖,前呼后拥,招摇过市.更令人触目惊心者还是“半旧卿”三字,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着面前卑躬屈膝,侧姿求媚,腰身又变成了当朝的新贵.他们毫无民族气节,不顾国家生死危亡,只知追求个人安乐,不正是这些民族败类葬送了明代的江山吗?这就与上一联“谁使山河全破碎”紧紧呼应起来.“冠盖雍容”与诗人“柴荆”“麻鞋”的身份相映衬,表露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意,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也就愈加分明.“多新草”与“半旧卿”,一新一旧,新草遮盖的是旧日山河,旧卿却扮演了新贵的角色.由此不难见出诗人锤字炼句之功.
最后两句,诗人在雨花台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满腹的悲愤还未倾吐干净,不觉暮色已经降临.作者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只见凄风悲号,江水痛哭,日夜不息.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达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程度.全诗也就在这悲风声中收束.
看了 古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填上正确的答案.⒈诗仙李白,字(),号().⒉诗圣杜甫,字(),其诗反映了唐朝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2020-06-28 …
你知道哪些河南籍的古代诗人?河南在古代作为中原地带,人杰地灵.开封,洛阳等城市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古都 2020-07-04 …
关于我国西部地区地理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河流湖泊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 2020-07-1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B.“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 2020-11-07 …
常识是非题.有新诗、旧诗之分,新诗就是现代诗,旧诗就是格律诗.()词是伴随音乐产生的、局势长短不齐的 2020-11-26 …
5.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美丽舒展,绚丽多彩;生命是的小诗 2020-11-27 …
对下列作家和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写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新诗集,被 2020-11-29 …
谁的新诗小河被胡适评为'新诗中第一首杰作 2020-11-29 …
4.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2020-11-29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唐诗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为唐诗主要是中国北方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