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寺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寺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 |
材料二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
材料三 益州大都督窦轨奏称獠反,请发兵讨之。上曰:“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竟不许。 |
——以上材料均引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
请回答: (1)以上材料中的“盗”指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明隋朝君臣和唐朝君臣在“止盗”的态度和措施上有何异同?各自的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所反映的隋炀帝统治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统治政策?他采取这种统治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上述材料中的“盗”指不甘忍受封建剥削压迫而逃居山林,以偷盗和劫掠为生的农民。 (2)两朝大臣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都主张进行严厉镇压。两朝君主的态度则不相同:隋炀帝下令“捕之”“斩之”;唐太宗反对“重法”和“动干戈”,主张“轻徭薄赋”,“抚以恩信”,使民“衣食有余”。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3)统治残暴。 (4)注意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吸取了隋朝因暴政而被人民推翻的教训,避免重蹈隋亡的覆辙。 |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尝与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将237看成273,其商比原来多3,余数相同,求原来数的商和余数是多少?将被除数237看成273, 2020-04-08 …
关于通讯杯,科普英语,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哪个含金量更高?我的小孩准备升初二了,想参加一些初中的 2020-04-25 …
桃花源记中的“皆,咸,各”有什么作用在“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两句中没时间了 2020-06-04 …
小刘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236错写成263,结果比原来多了2,余数比原来多了1,此算式的数 2020-06-13 …
“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皆"表现了桃花人怎样的特点 2020-06-18 …
在《桃花源记》中从"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2020-06-18 …
1.两个底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2.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等腰梯形 2020-07-29 …
1.两个底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2.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等腰梯形 2020-07-31 …
一道数学判断题两个底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若是错误,请说明错在哪里)谢谢 2020-07-31 …
有没有类似于“自古多情空余恨,多情总被无情伤。”这样绝情的名人名言、经典句子?推荐几个 20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