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寺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寺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 |
材料二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
材料三 益州大都督窦轨奏称獠反,请发兵讨之。上曰:“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竟不许。 |
——以上材料均引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
请回答: (1)以上材料中的“盗”指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明隋朝君臣和唐朝君臣在“止盗”的态度和措施上有何异同?各自的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所反映的隋炀帝统治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统治政策?他采取这种统治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上述材料中的“盗”指不甘忍受封建剥削压迫而逃居山林,以偷盗和劫掠为生的农民。 (2)两朝大臣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都主张进行严厉镇压。两朝君主的态度则不相同:隋炀帝下令“捕之”“斩之”;唐太宗反对“重法”和“动干戈”,主张“轻徭薄赋”,“抚以恩信”,使民“衣食有余”。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3)统治残暴。 (4)注意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吸取了隋朝因暴政而被人民推翻的教训,避免重蹈隋亡的覆辙。 |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尝与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指令格式中采用扩展操作码的设计方案是为了( )A.减少指令字长度B.增加指令字长度C.保持指令 2020-05-24 …
聪明少年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令卿二子来。”于是敕①见。毓面有 2020-06-12 …
一瓶泉水在奥地利是多少先令?20先令跟人民币一元一样吗?(我知道它等于11.75)还是跟5角一样. 2020-06-16 …
毓钟会少有令誉的启示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2020-06-17 …
rs485在通讯时和不通讯时AB间电压哪个大?通讯时和不通讯时AB间电压各多大?数据传输时连续传输 2020-06-17 …
四大通讯社和五大通讯社,分别是在什么历史时期?非别包含哪几个?现在是四大还是五大? 2020-06-17 …
1964年10月16日,是经历过那个年月的亿万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了一个 2020-11-07 …
帮我做一道语文题根据下面的提示,经过筛选、整理,给“路透社”下一个50字以内的定义.路透社是西方四大 2020-11-07 …
《特大喜讯》600字作文.通讯稿 2020-12-05 …
文言文练习09120505下列各句中的“令”字,与“少有令誉”的“令”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令二子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