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识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含义
题目详情
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识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含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这两句咏梅诗,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至,故一直为后人所称颂.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
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这两句咏梅诗,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至,故一直为后人所称颂.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
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看了 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本文围绕政治社会化这一核心概念,提出当前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中存在的障碍,并深入分析这一系列 2020-05-13 …
有关于写‘我最喜欢的动物’这一话题的英语作文?要初一上学期的水平,我想写熊猫这一种动物,该怎么写, 2020-05-14 …
地球什么会有23度26分的偏角?地球上有四季的轮回.有昼夜长短的变更.就是因为地球这神气而奥妙的2 2020-05-16 …
英语翻译我知道会有这一天,但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人真的是害怕失去什么,越会失去什么.求求个位大虾 2020-06-22 …
初一科学常见的动物这一章节的习题1.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这样三部分的动物除了蜜蜂还有?2.无脊椎 2020-06-2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调整居民天然气价格听证会……听证会,这一满载着尊重 2020-06-26 …
根据提示默写。(选作2个题,多做不加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一联蕴含着新事物 2020-07-0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求发展、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这一概念的雏形是由美 2020-07-05 …
近年来,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审计“风暴”、新闻发言人制度、“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已成为老百姓 2020-07-11 …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2020-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