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20.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1.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试作简要分析。(4分)
20.“雁引愁心去”更妙。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下句写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1.首联写“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极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之高。(1分)颔联“雁”“山”“月”都是诗人登高所见。(1分)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1分)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感受。楼高风急,凉风四起,着笔仍然在写楼高。(1分)
【解析】
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认可的对象。然后从表现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作用)。若是写景句,就描绘其画面;若是抒情句,就写出其抒发的情感。然后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其比较点。 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逐一分析,首联,可抓住关键词“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分析,颔联,可抓住“雁”“山”“月”分析,颈联可从夸张的手法角度分析;尾联可从诗人的感受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春夏秋冬是什么关系阅读作文风有个春夏秋冬的顺序但他说要填什么关系 2020-06-18 …
阅读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一诗,完成下列各题。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 2020-06-2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首秋轮台岑参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2020-06-29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各题。首秋①轮台②岑参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雨 2020-06-29 …
)阅读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池鹤》一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 2020-07-02 …
实用类文本阅读唐僧恋爱观音接吻多少文化被糟蹋?唐宋据《新京报》报道,近日,经有关部门批准,一部由日 2020-07-03 …
阅读唐诗《孤雁二首》(其二)(崔涂),然后回答问题.这首诗题为“孤雁”,“孤”是全诗的关键.可是,诗 2020-11-11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小题。孤雁[唐]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 2020-12-22 …
阅读唐诗完成后面两题。齐安郡晚秋①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2021-01-01 …
1.阅读唐诗《蝉》(李商隐),(1)结合诗句,说说蝉的“徒劳”体现在哪些地方?(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