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面问题。送路六侍御入朝①?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剑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 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释:①这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者因避乱流寓蜀地梓州。

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颈联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作用何在?(4分)

2.结合全诗,请概括出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描绘了一幅桃花锦簇,柳絮纷飞的明艳春景图。(1分)运用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1分)反衬出诗人离愁难遣,怕和友人后会无期的伤感。(2分)2.①对儿时友情的惦念;②久别重逢,乍逢又别的不舍;③不知与友人能否再相逢的伤感;④对自己迟暮飘零,前途未知的喟叹。(前两点每点1分,后两点每点2分。)
1.
分 析:
诗的后四句写景,另起了一个头,颈联和颔联似乎毫无相干。其实,这景物描写,全是从上文的“别筵”生发出来的。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别筵”的眼前风光。“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由于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的缘故。颈联中的“不分”和“生憎”,恰恰成为绾合上半篇和下半篇的纽带,把情景融为不可分割的完美的诗的整体。全诗句句提得起,处处打得通,一气运转,跌宕起伏;而诗句的措辞,脉络的贯通,则又丝丝入扣,在宏大中体现了精细的特点。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分 析:
《送路六侍御入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前四句写送别之情,后四句写别时之景。全诗跌宕起伏,一气运转,脉络贯通,丝丝入扣,在宏大中体现了精细的特点。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看了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面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