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请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解释“三季不如两季稻”的现象

题目详情
请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解释“三季不如两季稻”的现象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公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最后,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绝对减少.举个例子说,一个面包坊有两个烤炉为固定不变,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1个增加到2个时,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如果增加到3个工人,1个工人打杂,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2个工人(边际产量递减),但总产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4个工人,面包坊内拥挤,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各部门都存在,但在农业中最突出.三季稻不如两季稻正说明了这一点.在农业仍为传统生产技术的情况下,土地、设备、水利资源、肥料等都是固定生产要素.两季稻改为三季稻并没有改变这些固定生产要素,只是增加了可变生产要素劳动与种子.两季稻是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固定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改为三季稻之后,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设备、肥料、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且不足.这样,三季稻时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四川省把三季稻改为两季稻之后,全省粮食产量反而增加了.江苏省邢江县1980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季稻每亩总产量达2014斤,而三季稻只有1510斤.更不用说两季稻还节省了生产成本.群众总结的经验是“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这就是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形象说明.
看了 请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解释“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居住在距离海岸50千米处的雀鹭,每天要飞往海边去捕食,科学家观察到雀鹭飞到海边的时间,每天都比前一  2020-05-16 …

财政的收入分配性质是指( )。 A.国家的性质B.政府的职能C.税收法律D.财政的分配对象  2020-05-30 …

据某农业技术员统计,去年种植并收获的两种农作物A、B的单位面积产量之比为1:2.这两种农作物都是当  2020-06-11 …

下列关于我国税收法律级次的表述中,正确的有().11.下列关于我国税收法律级次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20-07-20 …

下列关于农业与气候的关系,错误的是()A.热带季风气候下农作物雨季播种,旱季收获B.热带雨林气候下农  2020-11-05 …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  2020-11-05 …

家燕往南飞在秋季来时就飞往南方越冬,到第二年春又飞回南方繁殖.家燕的这种行为属于()A.潮汐节律B.  2020-11-13 …

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叫()A.生物钟B.节律行为C.季节节律D.昼夜节律  2020-11-25 …

青蛙每到冬天都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属于()A.昼夜节律B.潮汐节律C.季节节律D.没有节律  2020-11-25 …

科学高手进23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鸟都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B.鱼类和鸟类的季节节律是  2020-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