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您好?能不能向我介绍下,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互之间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题目详情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您好?能不能向我介绍下,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互之间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农耕与游牧/古代中国/经济文化类型
一、 中国文化的两大经济文化类型
在总体上,中国文化,特别是古代中国文化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农耕文化或农业文化.但就自然环境而言,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中国西部和北部地区主要是草原分布地带,因此,这些地区也就成为了以草原畜牧业经济为主的区域.一般认为,自我国东北大兴安岭东麓—辽河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及青藏高原以西的广大地区,都属于历史上传统的游牧经济分布地区.而在此界线以南和以东则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分布地区.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以及历史上的整个西域地区,都属于历史上游牧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因此,宏观地说,也属于传统的以游牧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区域.但是,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的界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远古至今,这种文化界线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产生了许多变化.总的趋势是农耕文化的分布面积越来越大,而游牧文化的分布区则日益缩小.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1.历史上气候的变迁.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论证,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周期性的气候变迁,大体上而言,历史上几次大规模民族融合时期,都是相对的寒冷期.寒冷期的出现,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传统游牧区域的南移,迫使游牧民族南下;而出现相对的温暖期时,如历史上的汉唐时期,造成的结果便是农耕区域的北移,促成了农耕民族纷纷北上开垦农田.2.历史上人类的活动.历代统治者对北部、西部边疆的开发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移民实边”,主要是把农业人口移往西北边疆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垦荒种田,如军屯、民屯等,其中就会将牧场开垦为农田.例如,西汉以前的河西走廊基本上是游牧民族的天然牧场,但是,随着河西四郡的设置,这里就逐渐被开发为农耕经济区了.这种人类活动的结果必然是农耕经济区向游牧经济区的推进和游牧经济区的逐渐缩小.另外,历代统治者,包括游牧民族的一些统治者在内,滥伐森林,大兴土木,在草原地带发展农耕经济等,都对历史上草原地带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无疑也是造成游牧经济地区不断缩小的一个重要原因.3.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在发展游牧畜牧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维持基本的生计,片面地追求牲畜的数量或生产规模,使得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过载放牧,造成了一些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的失衡,从而导致草场的退化,草原面积因而减少.4.历史上自然的农牧界线反过来又不断强化了两种不同类型文化间的区别界线,使得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间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似乎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游牧民族永远是游牧民族,而农耕民族也永远是农耕民族.这样就产生了中原与周边,内地与边疆,蛮荒之地与礼仪之邦等文化观念上的对立.当然,历史上农耕经济区和游牧经济区的范围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且也不是单纯某一个因素的结果.实际上正是上述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看了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相互...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文言文搓来之食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是《鱼我所欲也》里的2句和“一箪食,一豆羹,得  2020-06-04 …

语文文言文急!!!!!!!!!!!!!!!!王羲之学书父见其少少()王羲之的父亲将《笔说》“秘之”  2020-06-08 …

语文文言文急!!!!!!!!!!!!!!!!王羲之学书父见其少少()王羲之的父亲将《笔说》“秘之”  2020-06-15 …

文学常识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中国古代诗歌之父()中国戏剧之父()世界无产阶级文学之父()英国侦探小  2020-06-20 …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相同的归类.1、生而知之2、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吾从而师之4、道之所存,师之  2020-06-21 …

辙生好为文文言文翻译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  2020-07-01 …

解释下列文言文虚词之:渺小之物()心之所向()昂首观之()为之怡然称快()为:项为之强()为之怡然  2020-07-06 …

英语翻译不要网络翻译的!关于严歌苓,通过对她的人生阅历和创作背景的研究分析可以知道:她是北美华文文坛  2020-11-06 …

求文学高人:文而化之,化而文之的具体意思请问,下面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什么.要具体的哦.1、“人之文明,  2020-11-26 …

文言文解释请翻译下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  202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