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力行而后知之真”出自王夫之的哪本书?还有王夫之与《墨子.修身》是什么关系?
题目详情
“力行而后知之真”出自王夫之的哪本书?还有王夫之与《墨子.修身》是什么关系?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清·王夫之(《四书训义》卷十一)
王夫之(1619年~1692年)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王夫之提出了“习成而性与成”的命题.在他看来,习惯的养成与性格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人性的完善、性格的形成都依赖于习惯的养成.
因此,王夫之非常重视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关于道德修养和习惯养成,王夫之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想.他认为,立志是道德修养的首要环节和重中之重,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取决于其志向是否远大而坚定.他说:“正其志与道,则事理皆得,故教者尤以正志为本”,“身可辱,生可损,国可亡,而志不可夺”.在求知和道德修养上要身体力行.他说:“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
而墨子认为在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上要注重实践,身体力行,养成好的习惯.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言必信,行必果”,“志不强者智不达”.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夫之(1619年~1692年)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王夫之提出了“习成而性与成”的命题.在他看来,习惯的养成与性格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人性的完善、性格的形成都依赖于习惯的养成.
因此,王夫之非常重视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关于道德修养和习惯养成,王夫之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想.他认为,立志是道德修养的首要环节和重中之重,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取决于其志向是否远大而坚定.他说:“正其志与道,则事理皆得,故教者尤以正志为本”,“身可辱,生可损,国可亡,而志不可夺”.在求知和道德修养上要身体力行.他说:“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
而墨子认为在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上要注重实践,身体力行,养成好的习惯.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言必信,行必果”,“志不强者智不达”.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了 “力行而后知之真”出自王夫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可 2020-03-30 …
为什么说黄侃有关上古声母“照系三等归知系”之说不完全正确,举例说明 2020-06-13 …
联系课文《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语段,回答问题。(1)选出全有通假字的 2020-06-16 …
(2012•揭阳)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错误的是()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 2020-06-27 …
关于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B 2020-06-27 …
下列各种现象中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错误的是()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B.飞机 2020-06-27 …
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B. 2020-06-27 …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行之而知生死之地,角之而知有与不足之处.故行兵之极,至于无形 2020-07-05 …
“知行关系”是传统和现代哲学、教育学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王夫之:知行相资以为用。孙中山:以行而求知, 2020-11-27 …
中美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发展状况和走向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