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神宗熙宁时,王安石为相,大加改革: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帖经专责记诵,

题目详情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神宗熙宁时,王安石为相,大加改革: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帖经专责记诵,大义是要说明义理,可以发抒意见的);别立新科明法,以待不能改业的士子;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学年和考试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
变法为旧党所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诗赋水平高低容易评判,策论弄虚作假也难知道,因此看卷子难了;以学问论,经义、策、论,似乎较诗_赋为有用,以实际论,则诗赋与策、论、经义,同为无用.他们主张科举继续以诗赋为主.
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考内容非其所习,科举之人,是要反对的.于是至元祜年间回复旧法,而熙宁之法复废.但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也要加以反对.于是折衷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选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分析北宋科举改革受挫的原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可以得出重视学问的实用性,以经义策论为主;依据材料“别立新科明法,以待不能改业的士子”可以得出改革兼顾延续性,给传统士子出路;依据材料“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学年和考试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可以得出主张兴办学校,逐级培养人才.
第二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可以得出突破了传统科举考试内容的局限,引导知识分子关注现实;依据材料“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学年和考试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可以得出引导办学和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民众文化素质.
(2)依据材料“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考内容非其所习,科举之人,是要反对的”可以得出读书人从既得利益和习惯出发反对改革;依据材料“变法为旧党所反对”、“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也要加以反对”可以得出新旧两派互相攻击;依据材料“于是折衷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可以得出政府的折中兼顾.
故答案为:
(1)特点:重视学问的实用性,以经义策论为主;改革兼顾延续性,给传统士子出路;主张兴办学校,逐级培养人才.
意义:突破了传统科举考试内容的局限,引导知识分子关注现实;引导办学和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民众文化素质.
(2)读书人从既得利益和习惯出发反对改革;新旧两派互相攻击;政府的折中兼顾.
看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  2020-06-17 …

写出与下列史实相关的历史人物(1)征发民众开凿大运河,确立科举制度的是(2)《三字经》中“统契丹,  2020-06-25 …

史学大家范文澜先生提出:“无一语无来历,无一事无根据。”在此治学思想的指导下,下列史实与得出的结论  2020-06-26 …

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史实推论选项15世纪末16世  2020-07-30 …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壮举。请回答:(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三大主力在  2020-11-26 …

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选项史实推论A.15世纪末1  2020-12-23 …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四个同学围绕“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一  2020-12-23 …

阅读《短新闻两篇》回答问题。(1)作者在列举历史事实时,主要采取了哪种论证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有何好处  2020-12-23 …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  2020-12-24 …

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  2021-01-01 …